(一)基本概念
sizeof操作符以字節形式給出了其操作數的存儲大小。操作數可以是一個表達式或括在括號內的類型名。操作數的存儲大小由操作數的類型決定。
(二)使用方法
1、用於數據類型
sizeof使用形式:sizeof(type) ,如sizeof(int)
2、用於變量
sizeof使用形式:sizeof(var_name)或sizeof var_name
變量名可以不用括號括住。如sizeof (var_name),sizeof var_name等都是正確形式。帶括號的用法更普遍,大多數程序員采用這種形式。
注意:sizeof操作符不能用於函數類型,不完全類型或位字段。不完全類型指具有未知存儲大小的數據類型,如未知存儲大小的數組類型、未知內容的結構或聯合類型、void類型等。
如sizeof(max)若此時變量max定義為int max(),sizeof(char_v) 若此時char_v定義為char char_v [MAX]且MAX未知,sizeof(void)都不是正確形式。
(三)sizeof應用在結構上的情況
請看下面的結構:
代碼如下:
struct MyStruct
{
double doub;
char ch;
int i;
};
對結構MyStruct采用sizeof會出現什麼結果呢?sizeof(MyStruct)為多少呢?也許你會這樣求:
sizeof(MyStruct)=sizeof(double)+sizeof(char)+sizeof(int)=13
以下是測試代碼:
代碼如下: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MyStruct
{
double doub;
char ch;
int i;
};
int main()
{
MyStruct ms;
cout << sizeof(ms) << endl;
return 0;
}
測試結果:
但是當在VC中測試上面結構的大小時,你會發現sizeof(ms)為16。其實,這是VC對變量存儲的一個特殊處理。為了提高CPU的存儲速度,VC對一些變量的起始地址做了“對齊”處理。在默認情況下,VC規定各成員變量存放的起始地址相對於結構的起始地址的偏移量必須為該變量的類型所占用的字節數的倍數。
常用類型的對齊方式
類型 對齊方式(變量存放的起始地址相對於結構的起始地址的偏移量) char 偏移量必須為sizeof(char)即1的倍數 int 偏移量必須為sizeof(int)即4的倍數 double 偏移量必須為sizeof(double)即8的倍數 short 偏移量必須為sizeof(short)即2的倍數 float 偏移量必須為sizeof(float)即4的倍數各成員變量在存放的時候根據在結構中出現的順序依次申請空間,同時按照上面的對齊方式調整位置,空缺的字節VC會自動填充。同時VC為了確保結構的大小為結構的字節邊界數(即該結構中占用最大空間的類型所占用的字節數)的倍數,所以在為最後一個成員變量申請空間後,還會根據需要自動填充空缺的字節。
代碼如下:
struct MyStruct
{
double doub;
char ch;
int i;
};
為上面的結構分配空間的時候,VC根據成員變量出現的順序和對齊方式,先為第一個成員doub分配空間,其起始地址跟結構的起始地址相同(剛好偏移量0剛好為sizeof(double)的倍數),該成員變量占用sizeof(double)=8個字節;接下來為第二個成員ch分配空間,這時下一個可以分配的地址對於結構的起始地址的偏移量為8,是sizeof(char)的倍數,所以把ch存放在偏移量為8的地方滿足對齊方式,該成員變量占用sizeof(char)=1個字節;接下來為第三個成員i分配空間,這時下一個可以分配的地址對於結構的起始地址的偏移量為9,不是sizeof(int)=4的倍數,為了滿足對齊方式對偏移量的約束問題,VC自動填充3個字節(這三個字節沒有放什麼東西),這時下一個可以分配的地址對於結構的起始地址的偏移量為12,剛好是sizeof(int)=4的倍數,所以把i存放在偏移量為12的地方,該成員變量占用sizeof(int)=4個字節;這時整個結構的成員變量已經都分配了空間,總的占用的空間大小為:8+1+3+4=16,剛好為結構的字節邊界數(即結構中占用最大空間的類型所占用的字節數sizeof(double)=8)的倍數,所以沒有空缺的字節需要填充。所以整個結構的大小為:sizeof(MyStruct)=8+1+3+4=16,其中有3個字節是VC自動填充的,沒有放任何有意義的東西。
下面再舉個例子,交換一下上面的MyStruct的成員變量的位置,使它變成下面的情況:
代碼如下:
struct MyStruct
{
char ch;
double doub;
int i;
};
在VC環境下,可以得到sizeof(MyStruct)為24。結合上面提到的分配空間的一些原則,分析下VC怎麼樣為上面 的結構分配空間:
代碼如下:
struct MyStruct
{
char ch; // 偏移量為0,滿足對齊方式,ch占用1個字節;
double doub; //下一個可用的地址的偏移量為1,不是sizeof(double)=8
//的倍數,需要補足7個字節才能使偏移量變為8(滿足對齊
//方式),因此VC自動填充7個字節,doub存放在偏移量為8
//的地址上,它占用8個字節。
int i; //下一個可用的地址的偏移量為16,是sizeof(int)=4的倍
//數,滿足int的對齊方式,所以不需要VC自動填充,i存
//放在偏移量為16的地址上,它占用4個字節。
}; //所有成員變量都分配了空間,空間總的大小為1+7+8+4=20,不是結構
//的節邊界數(即結構中占用最大空間的類型所占用的字節數sizeof
//(double)=8)的倍數,所以需要填充4個字節,以滿足結構的大小為
//sizeof(double)=8的倍數。
所以該結構總的大小為:sizeof(MyStruct)為1+7+8+4+4=24。其中總的有7+4=11個字節是VC自動填充的,沒有放任何有意義的東西。
VC對結構的存儲的特殊處理確實提高CPU存儲變量的速度,但是有時候也帶來了一些麻煩,我們也屏蔽掉變量默認的對齊方式,自己可以設定變量的對齊方式。
VC中提供了#pragma pack(n)來設定變量以n字節對齊方式。n字節對齊就是說變量存放的起始地址的偏移量有兩種情況:第一,如果n大於等於該變量所占用的字節數,那麼偏移量必須滿足默認的對齊方式,第二,如果n小於該變量的類型所占用的字節數,那麼偏移量為n的倍數,不用滿足默認的對齊方式。結構的總大小也有個約束條件,分下面兩種情況:如果n大於所有成員變量類型所占用的字節數,那麼結構的總大小必須為占用空間最大的變量占用的空間數的倍數;否則必須為n的倍數。
下面舉例說明其用法:
代碼如下:
#pragma pack(push) //保存對齊狀態
#pragma pack(4) //設定為4字節對齊
struct MyStruct
{
char ch;
double doub;
int i;
};
#pragma pack(pop) //恢復對齊狀態
測試結果:
(四)sizeof用法總結
1. 參數為數據類型或者為一般變量。
例如sizeof(int),sizeof(long)等等。這種情況要注意的是不同系統系統或者不同編譯器得到的結果可能是不同的。例如int類型在16位系統中占2個字節,在32位系統中占4個字節。
2. 參數為數組或指針。
下面舉例說明.
代碼如下:
int a[50]; //sizeof(a)=4*50=200; 求數組所占的空間大小
int *a = new int[50]; // sizeof(a)=4; a為一個指針,sizeof(a)是求指針的大小,在32位系統中,當然是占4個字節。
3. 參數為其他。
代碼如下:
int func(char s[5])
{
return 1; //函數的參數在傳遞的時候系統處理為一個指針,所以sizeof(s)實際上為求指針的大小。
}
sizeof(func("1234")); //因為func的返回類型為int,所以相當於求sizeof(int),其值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