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人對構造函數在什麼時候產生,以及產生的原因,理解得不是很透徹;更有甚者認為默認構造函數和復制構造函數是一定會產生的,成員變量就應該在初始化參數列表中進行初始化,當然這些是初學者的認識,下面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構造函數不負責分配內存,只是在分配好的一塊內存中進行賦值操作.這一點我們可以很容易從new/delete與malloc/free的區別中看出來,malloc/free只負責分配內存不負責初始化,而new/delete不僅負責分配內存,如果對象存在相應的夠著函數,就會調用相應的構造函數,如果不存在當然就不調用,如int *i=new int[10];int類型沒有構造函數,所以new只負責分配40字節的內存,將首地址賦給i,沒有其他多於的操作,而string *s=new string();不僅要分配string一個實例所需要的內存,還要調用string的default constructor,說這麼多我只想說,構造函數不負責分配內存,只負責初始化,也就是說一個實例你想不想初始化,怎麼初始化那是你程序員的事,跟編譯器無關,編譯器只在需要構造函數的時候,才會合成相應的構造函數,不需要的時候就不會合成。
先看一個簡單的類:
class Point { public: int x; int y; };
執行以下簡單的代碼:
int main() { { Point *p=new Point; cout<<p->x<<endl;//第4行 Point p1; //cout<<p1.x;//第6行 p1.x=0; p1.y=0; Point p2(p1);//第9行 } getchar(); return 0; }
第4行沒有任何問題,x是個隨機數,第6行就報錯了,說x沒有初始化,說明編譯器沒有自動合成default constructor構造函數,隨機數就說明沒有初始化啊,難道編譯器會傻不啦叽的給你初始化成一個隨機數,你看看隨機函數的源碼,你知道人家有多努力的幫你隨機了,人家背地裡默默地幫你做了很多事的,只能說明編譯器沒有幫你初始化,初始化工作就是程序員的事,至少C++是這樣,C#編譯器會幫你初始化。
第9行也不會導致產生copy constructor,因為這個類簡單到實在沒有必要合成復制構造函數,編譯器完全可以在給p2分配完地址後,直接:Memcpy(&p2,&p1,sizeof(Point));不就是把一個地址的內容直接拷貝到另一個地址中去嘛,不用通夠著函數的,構造函數還得一個的給字段賦值,多慢,在對象很簡單的境況下,用memset進行初始化,memcpy進行賦值比給字段一個一個的賦值是要快一些的。說了這麼多廢話,那夠著函數在什麼情況下回產生呢?
一句話:在逐位拷貝解決不了問題的情況下,就得合成構造函數。說到這裡其實大家差不多可以散了(只要你能深層次的理解這句話),但是我還有很多話要對你說。
需要產生default constructor的情況:
1:成員變量含有default constructor
2:父類中含有default constructor
3:含有virtual function
4:繼承關系中存在virtual繼承
其實這4點概括一下就是兩點:需要執行default constructor和實例中存在指向方法表的指針。在這4種情況下,僅僅是分配所需要的內存是不夠的,前兩種需要執行相應的default constructor,相應的代碼當然是放在當前對象的默認構造函數中,後兩種情況是因為指向方法表的指針需要初始化啊,哥,這個必須初始化啊,是編譯器的職責啊,而字段是否初始化時程序員的職責。除了這4種情況,默認構造函數是不需要合成的,我都說了,構造函數不負責分配內存,編譯器也不負責初始化,在沒事的情況下編譯器是不會多事的,如果程序員多事的加上了相關的構造函數,那絕對是手賤,你的代碼很難快過編譯器。
復制構造函數也是在需要的時候才合成,不需要的時候就不會合成,還是那句話,在逐位拷貝解決不了問題的情況下,就會合成復制構造函數,在裡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需要產生復制構造函數的情況:
1:成員變量含有copy constructor
2:父類含有copy constructor
3:含有virtual function
4:繼承關系中含有虛繼承
貌似產生的原因和default constructor差不多啊,還是要調用相應的構造函數,給指向方法表的指針賦值。如將一個子類對象賦給父類對象,就需要修改方法表的指向,因為之類和父類的方法表可能是不一樣的啊,更多原因請看我的虛方法的調用是怎麼實現的(單繼承VS多繼承)
構造函數是不會有事沒事的產生的,不要再說那6個函數是一定會產生的了,只是在需要的時候才產生嗎,還有一點讓我受不了的就是關於初始化參數列表,瘋狂的迷信初始化參數列表,導致初始化參數列表很長,當然用初始化參數列表是不會響應性能啊,而且有的成員變量只能在初始化參數列表中初始化,但是有的成員變量在初始化參數列表中初始化和在構造函數中初始化性能是一樣的。那干嘛要把初始化參數列表搞得那麼長呢?看著就蛋疼。
如果一個成員變量沒有默認構造構造函數,且也不需要合成默認構造函數,且可以不再初始化參數列表中初始化,那麼他在初始化參數列表中初始化和在構造函數內初始化是一樣的,原因很簡單,構造函數不會針對這樣的成員變量合成多於的代碼,在哪裡初始化都一樣,但是成員變量如果有相關構造函數,編譯器就會幫你調用,初始化參數列表中的代碼會放到構造函數中,如果變量在初始化參數列表中初始化,就只初始化一次,而如果在夠著函數中初始化,編譯器看你沒有在初始化參數列表中初始化,以為你沒初始化,就產生代碼幫你初始化了,而你又在構造函數中初始化那就初始化兩次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初學者認為初始化參數列表性能高的原因。
綜上所述:在逐位拷貝解決不了問題時,編譯器才合成相關的構造函數,執行相關的代碼,在初始化的時候,看你沒有初始化,而又有相關的構造函數,於是就幫你調用了,其他情況編譯器概不負責,那是我們程序員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