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內核和其他一些開源的代碼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代碼:
do{ ... }while(0)
這樣的代碼一看就不是一個循環,do..while表面上在這裡一點意義都沒有,那麼為什麼要這麼用呢?
實際上,do{...}while(0)的作用遠大於美化你的代碼。查了些資料,總結起來這樣寫主要有以下幾點好處:
1、輔助定義復雜的宏,避免引用的時候出錯:
舉例來說,假設你需要定義這樣一個宏:
#define DOSOMETHING()\ foo1();\ foo2();
這個宏的本意是,當調用DOSOMETHING()時,函數foo1()和foo2()都會被調用。但是如果你在調用的時候這麼寫:
if(a>0) DOSOMETHING();
因為宏在預處理的時候會直接被展開,你實際上寫的代碼是這個樣子的:
if(a>0) foo1(); foo2();
這就出現了問題,因為無論a是否大於0,foo2()都會被執行,導致程序出錯。
那麼僅僅使用{}將foo1()和foo2()包起來行麼?
我們在寫代碼的時候都習慣在語句右面加上分號,如果在宏中使用{},代碼裡就相當於這樣寫了:“{...};”,展開後就是這個樣子:
if(a>0) { foo1(); foo2(); };
這樣甚至不會編譯通過。所以,很多人才采用了do{...}while(0);
#define DOSOMETHING() \ do{ \ foo1();\ foo2();\ }while(0)\ ... if(a>0) DOSOMETHING(); ...
這樣,宏被展開後,才會保留初始的語義。GCC提供了Statement-Expressions用以替代do{...}while(0);
所以你也可以這樣定義宏:
#define DOSOMETHING() ({\ foo1(); \ foo2(); \ })
2、避免使用goto對程序流進行統一的控制:
有些函數中,在函數return之前我們經常會進行一些收尾的工作,比如free掉一塊函數開始malloc的內存,goto一直都是一個比較簡便的方法:
int foo() { somestruct* ptr = malloc(...); dosomething...; if(error) { goto END; } dosomething...; if(error) { goto END; } dosomething...; END: free(ptr); return 0; }
由於goto不符合軟件工程的結構化,而且有可能使得代碼難懂,所以很多人都不倡導使用,那這個時候就可以用do{}while(0)來進行統一的管理:
int foo() { somestruct* ptr = malloc(...); do{ dosomething...; if(error) { break; } dosomething...; if(error) { break; } dosomething...; }while(0); free(ptr); return 0; }
這裡將函數主體使用do()while(0)包含起來,使用break來代替goto,後續的處理工作在while之後,就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
3、避免空宏引起的warning
內核中由於不同架構的限制,很多時候會用到空宏,在編譯的時候,空宏會給出warning,為了避免這樣的warning,就可以使用do{}while(0)來定義空宏:
#define EMPTYMICRO do{}while(0)
4、定義一個單獨的函數塊來實現復雜的操作:
當你的功能很復雜,變量很多你又不願意增加一個函數的時候,使用do{}while(0);,將你的代碼寫在裡面,裡面可以定義變量而不用考慮變量名會同函數之前或者之後的重復。
轉自:http://www.spongeliu.com/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