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詳細講述的問題:我們更多的時候是使用程序庫在寫程序。比如MFC、STL、ATL、VCL等等。其中要使用C++來寫出結構優美、性能卓越、代碼簡潔、易於維護的代碼,首推C++標准程序庫。
學習C++應該由易至難,循序漸進。以前經常有人說學習C++之前應該學習C語言。事實上那不是必須的,C++和C語言雖然有關系,但仍然是兩種不同的語言。當然,在學習C++之前學習過其他編程語言是很有好處的。
那會使學習C++的速度更快,畢竟很多計算機語言的概念都是相通的。而對於零基礎的初學者來說,則是應該靜下心來,不要急躁。要成為C++的高手,不是那麼容易的,必須要花很大的努力。
從入門教材的選擇上,主要看學習者的自身情況。如果已經有過學習高級語言的經歷,那麼推薦使用譚浩強的《C++程序設計》。注意是04年版的,06年版的那本書是閹割版,上來就面向對象。
雖然說C和C++是相似的,但是前面已經說了,C和C++應該作為兩種語言來學習,所以06年的那本內容就稍微欠缺一點了。譚浩強04版的這本書內容比較規整的,條理也很清晰。如果有過其他高級語言的基礎,那麼估計半年就能對C++的概況有個了解了。
譚浩強老師的書已經成為了全國各大高等院校的教科書,是比較受到認可的。如果是從零基礎開始學C++,那麼推薦使用潘嘉傑的《易學C++》。這本書是2008年出的新書,聽說是個學生在讀書的時候寫的。這本書網上有下載免費的電子版。
這本書主要就是針對初學者的,講得也比較生動有趣,比較提得起學習的興趣。所以沒有基礎的初學者選這本書也是不錯的,就是想要很快成為高手,可能看這本書還不夠。
至於看完入門的書之後,就應該看一些高層次的書了。
比如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和C++ Primer,同時也可以向STL、MFC、API等各個方向發展。如果對別的語言感興趣,還能去看看C#和Java,它們和C++從語法和很多概念上都是類似的。
分析機構EvansData定期對開發人員展開調查,其調查結果與Stroustrup提出的C++正在擴張的說法相違背。EvansData的數據顯示,以C++為工具的開發人員在整個開發界所占的比例由1998年春天的76%下降至2004年秋的46%。
Forrester最新的調查顯示,C++、微軟VisualBasic和Java是眾多公司產品體系的首選語言。對100家公司的調查顯示,C/C++、VisualBasic和Java在產品體系中的使用比例分別是59%、61%和66%。
傳統上認為,C++相對於目前一些新潮的語言,如Java、C#,優勢在於程序的運行性能。這種觀念並不完全。如果一個人深信這一點,那麼說明他並沒有充分了解和理解C++和那個某某語言。
同時,持有這種觀念的人,通常也是受到了某種誤導罪魁禍首當然就是那些財大氣粗的公司)。對於這些公司而言,他們隱藏了C++同某某語言間的核心差別,而把現在多數程序員不太關心的差別,也就是性能,加以強化。
因為隨著CPU性能的快速提升,性能問題已不為人們所關心。這叫“李代桃僵”。很多涉世不深的程序員,也就相信了他們。於是,大公司們的陰謀也就得逞了。
一般認為,使用Java或C#的開發成本比C++低。
但是,如果你能夠充分分析C++和這些語言的差別,會發現這句話的成立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軟件規模和復雜度都比較小。如果不超過3萬行有效代碼不包括生成器產生的代碼),這句話基本上還能成立。
否則,隨著代碼量和復雜度的增加,C++的優勢將會越來越明顯。造成這種差別的就是C++的軟件工程性。在Java和C#大談軟件工程的時候,C++實際上已經悄悄地將軟件工程性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一點被多數人忽視,並且被大公司竭力掩蓋。 語言在軟件工程上的好壞,依賴於語言的抽象能力。從面向過程到面向對象,語言的抽象能力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但在實踐中,人們發現面向對象無法解決所有軟件工程中的問題。
於是,精英們逐步引入、並拓展泛型編程,解決更高層次的軟件工程問題。實際上,面向對象和泛型編程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1967年,但由於泛型編程更抽象,所以應用遠遠落後於面向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