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編程語言中,存在著一些判斷語句,比如if,C++ switch-case語句等等。我們在這篇文章中會針對C++ switch-case語句的基本使用方法進行詳細的介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if語句處理兩個分支,處理多個分支時需使用if-else-if結構,但如果分支較多,則嵌套的if語句層就越多,程序不但龐大而且理解也比較困難.深層嵌套的else-if語句往往在語法上是正確的,但邏輯上卻沒有正確地反映程序員的意圖。例如,錯誤的else-if匹配很容易被忽略。
添加新的條件和邏輯關系,或者對語句做其他的修改,都很難保證正確性。因此,C/C++語言又提供了一個專門用於處理多分支結構的條件選擇語句,稱為switch語句,又稱開關語句.它可以很方便地來實現深層嵌套的if/else邏輯。
使用C++ switch-case語句直接處理多個分支(當然包括兩個分支).其一般形式為:
- switch(表達式)
- {
- case 常量表達式1:
- 語句1;
- break;
- case 常量表達式2:
- 語句2;
- break;
- ……
- case 常量表達式n:
- 語句n;
- break;
- default:
- 語句n+1;
- break;
- }
C++ switch-case語句的執行流程是:首先計算switch後面圓括號中表達式的值,然後用此值依次與各個case的常量表達式比較,若圓括號中表達式的值與某個case後面的常量表達式的值相等,就執行此case後面的語句,執行後遇break語句就退出switch語句;若圓括號中表達式的值與所有case後面的常量表達式都不等,則執行default後面的語句n+1,然後退出switch語句,程序流程轉向開關語句的下一個語句.
以上是switch-case的正規寫法,default語句總是寫在最後。但是,如果把default語句間在了case的中間,執行的結果又是怎樣的呢?筆者測試了一下幾種有代表性的情況,把結果簡單羅列如下:
A. 每個語句中break齊整
- switch(c)
- {
- case '1':
- printf("1\n");
- break;
- default:
- printf("default\n");
- break;
- case '2':
- printf("2\n");
- break;
- case '3':
- printf("3\n");
- break;
- }
此種情況最為規整,default寫在中間跟寫在最後的效果一致。
B. default語句後沒有break
- switch(c)
- {
- case '1':
- printf("1\n");
- break;
- default:
- printf("default\n");
- // break;
- case '2':
- printf("2\n");
- break;
- case '3':
- printf("3\n");
- break;
- }
此種情況下,輸入分別為 1、 2、 3、 4,對應的輸出分別為 1、 2 、3、 default 2(換行省略了,實際運行時有換行的);即此種情況下遵循A中的執行順序和一般的標號規則。
C. 最後一個case沒有break
- switch(c)
- {
- case '1':
- printf("1\n");
- break;
- default:
- printf("default\n");
- break;
- case '2':
- printf("2\n");
- break;
- case '3':
- printf("3\n");
- // break;
- }
此種情況下,輸入分別為 1、 2、 3、 4,對應的輸出分別為1、2、3、default.可見實際的運行效果並不等同於把default語句挪到最後的運行效果。否則,輸入為3時,輸出應該為 3 default.
D. default和最後一個case都沒有break
- switch(c)
- {
- case '1':
- printf("1\n");
- break;
- default:
- printf("default\n");
- // break;
- case '2':
- printf("2\n");
- break;
- case '3':
- printf("3\n");
- // break;
- }
由上面A,B,C三種情況的運行結果,我們可以推測出D這種情況的運行結果。當輸入分別為 1、2、3、4時,輸出為1、2、3、default 2. 結果與B的情況相同。
以上就是我們對C++ switch-case語句相關概念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