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的構造和解構***
一般而言,我們會把object盡可能放置在使用它的那個程序區段附近,這樣做可以節省不必要的對象 產生操作和銷毀操作。
***全局對象***
全局對象的靜態初始化策略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為每一個需要靜態初始化的對象產生一個_sti_……()函數,內含必要的 constructor調用操作或inline expansions;
(2)為每一個需要靜態的內存釋放操作的對象產生一個_std_……()函數,內含必要 的destructor調用操作或inline expansions;
(3)在main()函數的首尾分別添加一個_main()函數(用以調用可執行文件中的所有_sti()函 數)和一個_exit()函數(用以調用可執行文件中的所有_std()函數)。
建議根本不要用那些需要靜態初始化的全局對象。
***局部靜態對象***
假設我們有以下程序片段:
const Matrix& identity() {
static Matrix mat_identity;
// ...
return mat_identity;
}
此處的local static class object保證了以下語意:
(a)mat_identity的constructor必須只能施行一次,雖然上述函數可能會被調用多次;
(b)mat_identity的destructor必須只能施行一次,雖然上述函數可能會被調用多次。
編譯器的實際做法如下:在第一次調用identity()時把mat_identity構造出來,而在與相應文件關 聯的靜態內存釋放函數中將其解構。(局部靜態對象的地址在downstream component中將會被轉換到程 序內用來放置global object的data segment中)
***對象數組***
如果你想要在程序中取出一個constructor的地址,這是不可以的。然而經由一個指針來激活 constructor,將無法存取default argument values.那麼,如何支持以下的語句:
complex::complex(double=0.0, double=0.0);
當程序員寫出:
complex c_array[10];
時,編譯器最終需要調用:
vec_new(&c_array,sizeof(complex),10,&complex::complex,0);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由編譯器產生一個內部的constructor,沒有參數,在其函數內調用由程序員 提供的constructor,並將default參數值明確地指定過去:
complex::complex()
{
complex(0.0, 0.0);
}
***new和delete運算符***
以constructor來配置一個class object:
Point3d *origin = new Point3d;
被轉換為:
Point3d *origin;
if(origin = _new(sizeof(Point3d))){
try {
origin = Point3d::Point3d(origin);
}
catch( ... ) {
_delete(origin); // 釋放因new而配置的內存
throw; // 將原來的exception上傳
}
}
如果我們配置一個數組,內帶10個Point3d objects,我們預期Point和Point3d的constructor被調用 各10次,每次作用於數組中的一個元素:
// 完全不是好主意
Point *ptr = new Point3d[10];
如果我們進行如下的釋放操作:
// 只有Point::~Point被調用
delete []ptr;
由於其觸發的vec_delete()是通過迭代走過每一個數組元素,而本例中被傳遞過去的是Point class object的大小而不是Point3d class object的大小,整個運行過程將會失敗。
解決之道在於程序層面,而非語言層面:
for(int ix = 0; ix < 10; ix++)
{
Point3d *p = &((Point3d*)ptr)[ix];
delete p;
}
當然,最好還是避免以一個base class指針指向一個derived class objects所組成的數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