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師世界是廣大編程愛好者互助、分享、學習的平台,程序師世界有你更精彩!
首頁
編程語言
C語言|JAVA編程
Python編程
網頁編程
ASP編程|PHP編程
JSP編程
數據庫知識
MYSQL數據庫|SqlServer數據庫
Oracle數據庫|DB2數據庫
 程式師世界 >> 編程語言 >> C語言 >> 關於C語言 >> C++設計模式—適配器模式

C++設計模式—適配器模式

編輯:關於C語言
 

生活中的適配器

買筆記本電腦,買手機時,都有一個電源適配器,電源適配器又叫外置電源,是小型便攜式電子設備及電子電器的供電電壓變換設備,常見於手機,筆記本電腦上。它的作用是將家裡的220V高電壓轉換成這些電子產品能工作的5V~20V左右穩定的低電壓,使它們能正常工作。就是說,如果沒有這個電源適配器,我們的手機和電腦就不能進行充電了。

之前同事去日本出差,由於工作需要,就將自己的筆記本帶過去了。到了的當晚就悲劇了,筆記本無法使用。由於日本的居民用電電壓是110V,而中國是220V,同事的筆記本是220V供電的。第二天,同事就去買了一個電壓適配器。如果沒有電壓適配器,估計這次出差都要悲劇了。

什麼是適配器模式?

說了這麼多生活中的適配器的例子,那麼在軟件設計、開發過程中,適配器又是個什麼東西呢?

在GOF的《設計模式:可復用面向對象軟件的基礎》中是這樣說的:將一個類的接口轉換成客戶希望的另外一個接口。適配器模式使得原本由於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類可以一起工作。好比日本現在就只提供110V的電壓,而我的電腦就需要220V的電壓,那怎麼辦啦?適配器就是干這活的,在不兼容的東西之間搭建一座橋梁,讓二者能很好的兼容在一起工作。

為什麼要使用適配器模式?

在軟件開發中,有的時候系統的數據和行為都正確,但接口不符合,我們應該考慮使用適配器模式,目的是使控制范圍之外的一個原有對象與某個接口匹配。舉個例子:在開發一個模塊的時候,有一個功能點實現起來比較費勁,但是,之前有一個項目的模塊實現了一樣的功能點;但是現在這個模塊的接口和之前的那個模塊的接口是不一致的。此時,作為項目經理的你,該怎麼辦啦?當然是在中間加一層Wrapper了,也就是使用適配器模式,將之前實現的功能點適配進新的項目了。為什麼呢?主要是使用適配器模式有以下優點:

  1. 降低了去實現一個功能點的難度,可以對現有的類進行包裝,就可以進行使用了;
  2. 提高了項目質量,現有的類一般都是經過測試的,使用了適配器模式之後,不需要對舊的類進行全面的覆蓋測試;
  3. 總的來說,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什麼時候使用適配器模式?

每一種設計模式都有它最適用的場合。適配器模式在以下場合下最適用:

  1. 使用一個已經存在的類,如果它的接口和你實際要求的不一致時,可以考慮使用適配器模式;
  2. 要在調用者和功能提供者雙方都不太容易修改的時候再使用適配器模式,而不是一有不同時就使用它。

UML類圖

果凍想 | 一個原創文章分享網站

上圖是適配器模式的第一種實現形式,適配器Adapter繼承自Target和Adaptee類,Adapter類需要重寫Target類的Request函數,在Request中做適當的處理,調用Adaptee類的SepcificRequest。最終,Target實際調用的是Adaptee的SpecificRequest來完成Request的,完成適配;這種叫做類適配器。

果凍想 | 一個原創文章分享網站

上圖是適配器的第二種實現形式,適配器Adapter類繼承自Target類,同時,在Adapter類中有一個Adaptee類型的成員變量;Adapter類重寫Request函數時,在Request中,使用Adaptee類型的成員變量調用Adaptee的SpecificRequest函數,最終完成適配;這種叫做對象適配器。

類適配器和對象適配器的比較

既然有了類適配器和對象適配器,那麼在實際中如何在二者之間做選擇呢?

類適配器有以下特點:

  1. 由於Adapter直接繼承自Adaptee類,所以,在Adapter類中可以對Adaptee類的方法進行重定義;
  2. 如果在Adaptee中添加了一個抽象方法,那麼Adapter也要進行相應的改動,這樣就帶來高耦合;
  3. 如果Adaptee還有其它子類,而在Adapter中想調用Adaptee其它子類的方法時,使用類適配器是無法做到的。

對象適配器有以下特點:

  1. 有的時候,你會發現,不是很容易去構造一個Adaptee類型的對象;
  2. 當Adaptee中添加新的抽象方法時,Adapter類不需要做任何調整,也能正確的進行動作;
  3. 可以使用多肽的方式在Adapter類中調用Adaptee類子類的方法。

由於對象適配器的耦合度比較低,所以在很多的書中都建議使用對象適配器。在我們實際項目中,也是如此,能使用對象組合的方式,就不使用多繼承的方式。

代碼實現

類適配器的實現代碼

/*
** FileName     : AdapterPatternDemo
** Author       : Jelly Young
** Date         : 2013/11/27
** Description  :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go to http://www.jellythink.com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 Targetsclass Target{public:
	virtual void Request()
	{
		cout<<"Target::Request"<<endl;
	}};// Adapteeclass Adaptee{public:
	void SpecificRequest()
	{
		cout<<"Adaptee::SpecificRequest"<<endl;
	}};// Adapterclass Adapter : public Target, Adaptee{public:
	void Request()
	{
		Adaptee::SpecificRequest();
	}};// Client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Target *targetObj = new Adapter();
	targetObj->Request();

	delete targetObj;
	targetObj = NULL;

	return 0;}

對象適配器的代碼實現

/*
** FileName     : AdapterPatternDemo
** Author       : Jelly Young
** Date         : 2013/11/27
** Description  :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go to http://www.jellythink.com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Target{public:
	Target(){}
	virtual ~Target(){}
	virtual void Request()
	{
		cout<<"Target::Request"<<endl;
	}};class Adaptee{public:
	void SpecificRequest()
	{
		cout<<"Adaptee::SpecificRequest"<<endl;
	}};class Adapter : public Target{public:
	Adapter() : m_Adaptee(new Adaptee) {}

	~Adapter()
	{
		if (m_Adaptee != NULL)
		{
			delete m_Adaptee;
			m_Adaptee = NULL;
		}
	}

	void Request()
	{
		m_Adaptee->SpecificRequest();
	}private:
	Adaptee *m_Adaptee;};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Target *targetObj = new Adapter();
	targetObj->Request();

	delete targetObj;
	targetObj = NULL;

	return 0;}

總結

適配器模式很容易理解和實現,在以後的項目中,多多的進行實踐,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的項目中去,寫出漂亮的代碼。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程式師世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