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大家先猜猜如下調用輸出結果是什麼。
Debug.WriteLine( A.X.ToString() );
Debug.WriteLine( B.Y.ToString() );
其結果是“2,1”,也就是A.X的值為2,而B.Y的值為1。
分析此類問題,只要記住三點就行了。
第一代碼的執行順序,代碼在前的先執行;
第二靜態成員初始化語句要先於靜態構造函數執行;
第三靜態成員初始化語句與靜態構造函數只執行一次。
如果了解這三點,接下來就分析為什麼會出現上面的結果。
當調用到第一條語句的時候,
Debug.WriteLine( A.X.ToString() );
首先是訪問A這個類型,那麼要對A這個類型的靜態成員進行初始化,其次如果有靜態構造函數,需要調用它。
對於A的靜態成員只有“X”,按照上一單元的過程,先給其分配空間,並輔以0來初始化,其次調用其對應的成員初始化語句來初始化這個靜態成員。
那麼它的成員初始化語句是“X = B.Y”,那麼需要訪問“B.Y”來初始化X這個靜態成員。
對於“B.Y”的訪問,就是訪問B類型,也是和訪問A一樣,首先對這個類型的靜態成員進行初始化,其次如果有靜態構造函數,需要調用它。而B的靜態成員只有“Y”,先給其分配空間,並輔以0來初始化,其次調用其對應的成員初始化語句來初始化這個靜態成員。
那麼對於“Y = A.X”成員初始化語句,由於此時不是第一次訪問類型A,所以不再進行靜態成員初始化和靜態構造函數的調用,對於“A.X”的訪問是直接訪問。此時“A.X”的值為0,那麼Y的值也為0;接著執行B的靜態構造函數,這樣處理後Y的值為1。
那麼對於A中的成員初始化語句“X = B.Y”,到此就執行完了,此時A類型中的X與B類型中的Y都是一樣的,值為1。不過B中的靜態成員初始化語句和靜態構造函數都執行過了,而A中的靜態構造函數還未執行。因此經過A的靜態構造函數處理,A的X值為2,這也就是最後顯示的結果。
分析過程看起來很繞,其實只要把握我前面所說的三個原則,那麼在復雜的問題也一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