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二:就是用屬性的效率是否僅次於第一種方法。
從上面很容易看出,屬性在編譯的時候會轉換成和成員函數一樣的代碼,那麼它的效率應該和成員函數是一樣的。其實並不是這樣,因為JIT編譯器會把屬性所轉換成的兩個成員函數作為內聯函數,這樣效率會提高很多。(注:內聯函數是代碼被插入到調用者代碼處的函數,通過避免函數調用所產生的額外開銷,從而提高執行效率。不過書中也提到,即使不是內聯函數,成員函數相對於方法一的效率損失也是微乎其微的。)
用C#寫程序,一提到屬性,大家都會編寫。其實在屬性中,可以產生很多應用,接著來就分別說明。
<!--[if !supportLists]-->1. <!--[endif]-->在屬性中使用索引符,例如像“ArrayList[i]”來訪問ArrayList某個成員。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屬性名以及索引參數的編碼格式是固定的,如“this […]”。不過索引參數可以是多個,而且不光支持整型參數,還可以使用其他類型參數。例如:
public ReturnValueType this[ ParType1 parValue1, ParType2 parValue2]
{
get{...}
set{...}
}
<!--[if !supportLists]-->2. <!--[endif]-->可以給屬性操作加上互斥鎖,以防止多線程操作時而產生的並發錯誤,具體如下。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
lock(this)
{
return strName;
}
}
set
{
lock(this)
{
strName = value;
}
}
}
<!--[if !supportLists]-->3. <!--[endif]-->書上還提到屬性的其他應用,例如:通過接口來實現在一個類中同時提供只讀屬性以及非只讀屬性。但是我個人認為,雖然這樣可以實現,但是會產生歧義,即在一個類中提供兩個不同版本的屬性,破壞了類的一致性,所以我並不推薦這麼做。
接著,要說說編寫屬性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我個人認為有如下兩點大的方面。
第一個就是編寫屬性get部分的時候,如果當前屬性的類型是引用類型的話,且不想通過屬性來修改局部成員的話,最好返回局部成員的copy,而不是成員本身。
例如:
public class class1
{
string _data;
public class1( string data )
{
_data = data;
}
public string Data
{
get{ return _data;}
set{ _data = value;}
}
}
public class class2
{
private class1 myClass1 = null;
public class1 Class1
{
get{ return myClass1; }
}
public string Data
{
get{ return myClass1.Data;}
}
public class2( string data )
{
myClass1 = new class1( data );
}
}
如果按照如上所寫,那麼class2對象可以通過Class1.Data屬性訪問和修改局部成員myClass1某些值,這樣就可以修改了myClass2的私有成員myClass1的值,即會產生潛在錯誤。
例如:
class1 myClass1 = myClass2.Class1;
myClass1.Data = "test2";
如何避免這類錯誤呢,那麼首先需要修改Class1屬性的編寫,其次在class1類需要提供Clone函數或者其他copy函數,具體如下:
public class class1:ICloneable
{
string _data;
public class1( string data )
{
_data = data;
}
public string Data
{
get{ return _data;}
set{ _data = value;}
}
#region ICloneable Members
public object Clone()
{
// TODO: Add class1.Clone implementation
return new class1( _data );
}
#endregion
}
public class class2
{
private class1 myClass1 = null;
public class1 Class1
{
get{ return myClass1.Clone() as class1; }
}
public string Data
{
get{ return myClass1.Data;}
}
public class2( string data )
{
myClass1 = new class1( data );
}
}
第二個需要注意的是編寫屬性set部分的時候,這裡需要對參數進行有效性檢查。因為屬性是外界修改類的私有成員的入口,為了避免因為私有成員不正確而產生的錯誤,所以在進行屬性set的時候要進行有效性檢查,從而保證私有成員對於整個類來說是有效的。
那麼在實際應用當中,與屬性密切相關的就是實現兩個窗體之間數據訪問,這可能是寫WinForm程序最基本的。不過很遺憾的是,網上在回答此類問題的時候,很多人都建議用第一種方法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