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師世界是廣大編程愛好者互助、分享、學習的平台,程序師世界有你更精彩!
首頁
編程語言
C語言|JAVA編程
Python編程
網頁編程
ASP編程|PHP編程
JSP編程
數據庫知識
MYSQL數據庫|SqlServer數據庫
Oracle數據庫|DB2數據庫
 程式師世界 >> 編程語言 >> C語言 >> VC >> vc教程 >> 理解C++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中的抽象理論

理解C++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中的抽象理論

編輯:vc教程

很多書在一開始就開始學習josephus問題,為了讓大家前面學起來較為容易我把前面涉及到此問題的地方都故意去掉了,現在我們已經學習過了結構體和類,所以放在這裡學習可能更合適一些。

在正式開始學習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如何利用數組和結構體的方式來解決,最後我們再看一下如何利用面向對象的抽象理念進行解決此問題的程序設計,相互對比,找出效率最高,最容易理解,最方便維護的程序來,說明利用面向對象的抽象理念進行程序設計的好處。

josephus問題其實就是一個游戲,一群小孩圍成一個圈,設置一個數,這個數是個小於小孩總數大於0的一個整數,從第一個小孩開始報數,當其中一個小孩報到你設置的那個數的時候離開那個圈,這樣一來反復報下去,直到只剩下最後一個小孩的時候那個小孩就是勝利者,寫程序來找出這個小孩。

以下是數組方法:

由於數組的限制我們必須預先假設好有多少個小孩,離開的小孩他自身設置為0來標記離開狀態。

代碼如下: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const int num=10;
int interval;
int a[num];
for(int i=0; i<num; i++)
{
a[i]=i+1;
}
cout <<"please input the interval: ";
cin >>interval;
for(int i=0; i<num; i++)
{
cout <<a[i] <<",";
}
cout <<endl;
int k=1;
int p=-1;
while(1)
{
for(int j=0;j<interval;)
{
p=(p+1)%num;
if(a[p]!=0)
{
j++;
}
}
if(k==num)
{
break;
}
cout<<a[p]<<",";
a[p]=0;
k++;
}
cout <<"\nNo." <<a[p] <<" boy've won.\n";
cin.get();
cin.get();
}

就數組解決來看,程序簡短但效率不高可讀性也不好,此代碼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主要依靠一個加1取模的方式來回到首位置,形成環鏈:p=(p+1)%num;。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程式師世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