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中yield關鍵字用於遍歷循環中,yield語句的兩種形式
yield return用於返回IEnumerable<T>,
yield break用於終止循環遍歷。
二、yield return的用法
使用yield return獲取集合,並遍歷。
C# 代碼 復制class Program
{ public static Random r = new Random(); static IEnumerable<int> GetList(int count) { for (int i = 0; i < count; i++) { yield return r.Next(10); }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each(int item in GetList(5)) Console.WriteLine(item); Console.ReadKey(); } }
生成項目,並用反編譯可執行文件。查看GetList方法,發現該方法返回的是一個GetList類的實例。原來yield return是"語法糖",其本質是生成了一個GetList的實例。
那GetList實例是什麼呢?點擊反編譯工具中<GetList>鏈接查看
分析代碼後可以知道
1、原來GetList類實現了IEnumerable和IEnumerator的泛型、非泛型接口 2、yield return返回的集合之所以能被迭代、遍歷,是因為GetList內部有迭代器 3、yield return之所以能實現"按需供給",是因為GetList內部有一個_state字段記錄這上次的狀態
三、yield break的用法
使用yield break可以在獲取集合的時候,當符合某種條件就終止獲取集合。
C# 代碼 復制class Program
{ static Random rand = new Random(); static IEnumerable<int> GetList() { while (true) { int temp = rand.Next(100); if (temp%10 == 0) { yield break; } yield return temp; }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each (int item in GetList()) { Console.WriteLine(item); } Console.ReadKey(); } }
四、C#中yield關鍵字的總結
1、yield return能返回一個"按需供給"的集合 2、yield return是"語法糖",其背後是一個實現了IEnuerable,IEnumerator泛型、非泛型接口的類,該類維護著一個狀態字段,以保證yield return產生的集合能"按需供給" 3、yield break配合yield return使用,當產生集合達到某種條件的時候使用yield break,以終止繼續創建集合
main()
{
int i,j,temp;
int a[10];
for(i=0;i<10;i++)
scanf ("%d,",&a[i]);
for(j=0;j<=9;j++)
{ for (i=0;i<10-j;i++)
if (a[i]>a[i+1])
{ temp=a[i];
a[i]=a[i+1];
a[i+1]=temp;}
}
for(i=1;i<11;i++)
printf("%5d,",a[i] );
printf("\n");
}
--------------
冒泡算法
冒泡排序的算法分析與改進
交換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兩兩比較待排序記錄的關鍵字,發現兩個記錄的次序相反時即進行交換,直到沒有反序的記錄為止。
應用交換排序基本思想的主要排序方法有: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冒泡排序
1、排序方法
將被排序的記錄數組R[1..n]垂直排列,每個記錄R看作是重量為R.key的氣泡。根據輕氣泡不能在重氣泡之下的原則,從下往上掃描數組R:凡掃描到違反本原則的輕氣泡,就使其向上"飄浮"。如此反復進行,直到最後任何兩個氣泡都是輕者在上,重者在下為止。
(1)初始
R[1..n]為無序區。
(2)第一趟掃描
從無序區底部向上依次比較相鄰的兩個氣泡的重量,若發現輕者在下、重者在上,則交換二者的位置。即依次比較(R[n],R[n-1]),(R[n-1],R[n-2]),…,(R[2],R[1]);對於每對氣泡(R[j+1],R[j]),若R[j+1].key<R[j].key,則交換R[j+1]和R[j]的內容。
第一趟掃描完畢時,"最輕"的氣泡就飄浮到該區間的頂部,即關鍵字最小的記錄被放在最高位置R[1]上。
(3)第二趟掃描
掃描R[2..n]。掃描完畢時,"次輕"的氣泡飄浮到R[2]的位置上……
最後,經過n-1 趟掃描可得到有序區R[1..n]
注意:
第i趟掃描時,R[1..i-1]和R[i..n]分別為當前的有序區和無序區。掃描仍是從無序區底部向上直至該區頂部。掃描完畢時,該區中最輕氣泡飄浮到頂部位置R上,結果是R[1..i]變為新的有序區。
2、冒泡排序過程示例
對關鍵字序列為49 38 65 97 76 13 27 49的文件進行冒泡排序的過程
3、排序算法
(1)分析
因為每一趟排序都使有序區增加了一個氣泡,在經過n-1趟排序之後,有序區中就有n-1個氣泡,而無序區中氣泡的重量總是大於等於有序區中氣泡的重量,所以整個冒泡排序過程至多需要進行n-1趟排序。
若在某一趟排序中未發現氣泡位置的交換,則說明待排序的無序區中所有氣泡均滿足輕者在上,重者在下的原則,因此,冒泡排序過程可在此趟排序後終止。為此,在下面給出的算法中,引入一個布爾量exchange,在每趟排序開始前,先將其置為FALSE。若排序過程中發生了交換,則將其置為TRUE。各趟排序結束時檢查exchange,若未曾發生過交換則終止算法,不再進行下一趟排序。
(2)具體算法
void BubbleSort(SeqList R)
{ //R(l..n)是待排序的文件,采用自下向上掃描,對R做冒泡排序
int i,j;
Boolean exchange; //交換標志
for(i=1;i&......余下全文>>
main()
{
int i,j,temp;
int a[10];
for(i=0;i<10;i++)
scanf ("%d,",&a[i]);
for(j=0;j<=9;j++)
{ for (i=0;i<10-j;i++)
if (a[i]>a[i+1])
{ temp=a[i];
a[i]=a[i+1];
a[i+1]=temp;}
}
for(i=1;i<11;i++)
printf("%5d,",a[i] );
printf("\n");
}
--------------
冒泡算法
冒泡排序的算法分析與改進
交換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兩兩比較待排序記錄的關鍵字,發現兩個記錄的次序相反時即進行交換,直到沒有反序的記錄為止。
應用交換排序基本思想的主要排序方法有: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冒泡排序
1、排序方法
將被排序的記錄數組R[1..n]垂直排列,每個記錄R看作是重量為R.key的氣泡。根據輕氣泡不能在重氣泡之下的原則,從下往上掃描數組R:凡掃描到違反本原則的輕氣泡,就使其向上"飄浮"。如此反復進行,直到最後任何兩個氣泡都是輕者在上,重者在下為止。
(1)初始
R[1..n]為無序區。
(2)第一趟掃描
從無序區底部向上依次比較相鄰的兩個氣泡的重量,若發現輕者在下、重者在上,則交換二者的位置。即依次比較(R[n],R[n-1]),(R[n-1],R[n-2]),…,(R[2],R[1]);對於每對氣泡(R[j+1],R[j]),若R[j+1].key<R[j].key,則交換R[j+1]和R[j]的內容。
第一趟掃描完畢時,"最輕"的氣泡就飄浮到該區間的頂部,即關鍵字最小的記錄被放在最高位置R[1]上。
(3)第二趟掃描
掃描R[2..n]。掃描完畢時,"次輕"的氣泡飄浮到R[2]的位置上……
最後,經過n-1 趟掃描可得到有序區R[1..n]
注意:
第i趟掃描時,R[1..i-1]和R[i..n]分別為當前的有序區和無序區。掃描仍是從無序區底部向上直至該區頂部。掃描完畢時,該區中最輕氣泡飄浮到頂部位置R上,結果是R[1..i]變為新的有序區。
2、冒泡排序過程示例
對關鍵字序列為49 38 65 97 76 13 27 49的文件進行冒泡排序的過程
3、排序算法
(1)分析
因為每一趟排序都使有序區增加了一個氣泡,在經過n-1趟排序之後,有序區中就有n-1個氣泡,而無序區中氣泡的重量總是大於等於有序區中氣泡的重量,所以整個冒泡排序過程至多需要進行n-1趟排序。
若在某一趟排序中未發現氣泡位置的交換,則說明待排序的無序區中所有氣泡均滿足輕者在上,重者在下的原則,因此,冒泡排序過程可在此趟排序後終止。為此,在下面給出的算法中,引入一個布爾量exchange,在每趟排序開始前,先將其置為FALSE。若排序過程中發生了交換,則將其置為TRUE。各趟排序結束時檢查exchange,若未曾發生過交換則終止算法,不再進行下一趟排序。
(2)具體算法
void BubbleSort(SeqList R)
{ //R(l..n)是待排序的文件,采用自下向上掃描,對R做冒泡排序
int i,j;
Boolean exchange; //交換標志
for(i=1;i&......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