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子類向父類方向轉變是協變,用out關鍵字標識,由父類向子類方向轉變是逆變,用in關鍵字
協變和逆變的應用
一、 數組的協變
Animal[] animalArray =
new
Dog[]{};
說明:聲明的數組數據類型是Animal,而實際上賦值時給的是Dog數組;每一個Dog對象都可以安全的轉變為Animal。Dog向Animal方法轉變是沿著繼承鏈向上轉變的所以是協變
二. 委托中的協變和逆變
1、委托中的協變
C# 代碼 復制
//委托定義的返回值是Animal類型是父類
public delegate Animal GetAnimal();
//委托方法實現中的返回值是Dog,是子類
static Dog GetDog(){return new Dog();}
//GetDog的返回值是Dog, Dog是Animal的子類;返回一個Dog肯定就相當於返回了一個Animal;所以下面對委托的賦值是有效的
GetAnimal getMethod = GetDog;
2、委托中的逆變
C# 代碼 復制//委托中的定義參數類型是Dog public delegate void FeedDog(Dog target); //實際方法中的參數類型是Animal static void FeedAnimal(Animal target){} // FeedAnimal是FeedDog委托的有效方法,因為委托接受的參數類型是Dog;而FeedAnimal接受的參數是animal,Dog是可以隱式轉變成Animal的,所以委托可以安全的的做類型轉換,正確的執行委托方法; FeedDog feedDogMethod = FeedAnimal; //定義委托時的參數是子類,實際上委托方法的參數是更寬泛的父類Animal,是父類向子類方向轉變,是逆變
三. 泛型委托的協變和逆變
1、 泛型委托中的逆變
C# 代碼 復制//委托聲明: public delegate void Feed<in T>(T target); //Feed委托接受一個泛型類型T,注意在泛型的尖括號中有一個in關鍵字,這個關鍵字的作用是告訴編譯器在對委托賦值時類型T可能要做逆變 //先聲明一個T為Animal的委托 Feed<Animal> feedAnimalMethod = a=>Console.WriteLine(“Feed animal lambda”); //將T為Animal的委托賦值給T為Dog的委托變量,這是合法的,因為在定義泛型委托時有in關鍵字,如果把in關鍵字去掉,編譯器會認為不合法 Feed<Dog> feedDogMethod = feedAnimalMethod;
2、泛型委托中的協變
C# 代碼 復制//委托聲明 public delegate T Find<out T>(); //Find委托要返回一個泛型類型T的實例,在泛型的尖括號中有一個out關鍵字,該關鍵字表明T類型是可能要做協變的 //聲明Find<Dog>委托 Find<Dog> findDog = ()=>new Dog(); //聲明Find<Animal>委托,並將findDog賦值給findAnimal是合法的,類型T從Dog向Animal轉變是協變 Find<Animal> findAnimal = findDog;
四. 泛型接口中的協變和逆變
1、泛型接口中的逆變
C# 代碼 復制//接口定義: public interface IFeedable<in T> { void Feed(T t); } //接口的泛型T之前有一個in關鍵字,來表明這個泛型接口可能要做逆變 //如下泛型類型FeedImp<T>,實現上面的泛型接口;需要注意的是協變和逆變關鍵字in public class FeedImp<T>:IFeedable<T> { public void Feed(T t){ Console.WriteLine(“Feed Animal”); } } //使用接口逆變: IFeedable<Dog> feedDog = new FeedImp<Animal>(); //上面的代碼將FeedImp<Animal>類型賦值給了IFeedable<Dog>的變量;Animal向Dog轉變了,所以是逆變
2、泛型接口中的協變
C# 代碼 復制//接口的定義: public interface IFinder<out T> { T Find(); } //泛型接口的泛型T之前用了out關鍵字來說明此接口是可能要做協變的;如下泛型接口實現類 public class Finder<T>:IFinder<T> where T:new() { public T Find(){ return new T(); } } //使用協變,IFinder的泛型類型是Animal,但是由於有out關鍵字,我可以將Finder<Dog>賦值給它 IFinder<Animal> finder = new Finder<Dog>();
main()
{
int i,j,temp;
int a[10];
for(i=0;i<10;i++)
scanf ("%d,",&a[i]);
for(j=0;j<=9;j++)
{ for (i=0;i<10-j;i++)
if (a[i]>a[i+1])
{ temp=a[i];
a[i]=a[i+1];
a[i+1]=temp;}
}
for(i=1;i<11;i++)
printf("%5d,",a[i] );
printf("\n");
}
--------------
冒泡算法
冒泡排序的算法分析與改進
交換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兩兩比較待排序記錄的關鍵字,發現兩個記錄的次序相反時即進行交換,直到沒有反序的記錄為止。
應用交換排序基本思想的主要排序方法有: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冒泡排序
1、排序方法
將被排序的記錄數組R[1..n]垂直排列,每個記錄R看作是重量為R.key的氣泡。根據輕氣泡不能在重氣泡之下的原則,從下往上掃描數組R:凡掃描到違反本原則的輕氣泡,就使其向上"飄浮"。如此反復進行,直到最後任何兩個氣泡都是輕者在上,重者在下為止。
(1)初始
R[1..n]為無序區。
(2)第一趟掃描
從無序區底部向上依次比較相鄰的兩個氣泡的重量,若發現輕者在下、重者在上,則交換二者的位置。即依次比較(R[n],R[n-1]),(R[n-1],R[n-2]),…,(R[2],R[1]);對於每對氣泡(R[j+1],R[j]),若R[j+1].key<R[j].key,則交換R[j+1]和R[j]的內容。
第一趟掃描完畢時,"最輕"的氣泡就飄浮到該區間的頂部,即關鍵字最小的記錄被放在最高位置R[1]上。
(3)第二趟掃描
掃描R[2..n]。掃描完畢時,"次輕"的氣泡飄浮到R[2]的位置上……
最後,經過n-1 趟掃描可得到有序區R[1..n]
注意:
第i趟掃描時,R[1..i-1]和R[i..n]分別為當前的有序區和無序區。掃描仍是從無序區底部向上直至該區頂部。掃描完畢時,該區中最輕氣泡飄浮到頂部位置R上,結果是R[1..i]變為新的有序區。
2、冒泡排序過程示例
對關鍵字序列為49 38 65 97 76 13 27 49的文件進行冒泡排序的過程
3、排序算法
(1)分析
因為每一趟排序都使有序區增加了一個氣泡,在經過n-1趟排序之後,有序區中就有n-1個氣泡,而無序區中氣泡的重量總是大於等於有序區中氣泡的重量,所以整個冒泡排序過程至多需要進行n-1趟排序。
若在某一趟排序中未發現氣泡位置的交換,則說明待排序的無序區中所有氣泡均滿足輕者在上,重者在下的原則,因此,冒泡排序過程可在此趟排序後終止。為此,在下面給出的算法中,引入一個布爾量exchange,在每趟排序開始前,先將其置為FALSE。若排序過程中發生了交換,則將其置為TRUE。各趟排序結束時檢查exchange,若未曾發生過交換則終止算法,不再進行下一趟排序。
(2)具體算法
void BubbleSort(SeqList R)
{ //R(l..n)是待排序的文件,采用自下向上掃描,對R做冒泡排序
int i,j;
Boolean exchange; //交換標志
for(i=1;i&......余下全文>>
main()
{
int i,j,temp;
int a[10];
for(i=0;i<10;i++)
scanf ("%d,",&a[i]);
for(j=0;j<=9;j++)
{ for (i=0;i<10-j;i++)
if (a[i]>a[i+1])
{ temp=a[i];
a[i]=a[i+1];
a[i+1]=temp;}
}
for(i=1;i<11;i++)
printf("%5d,",a[i] );
printf("\n");
}
--------------
冒泡算法
冒泡排序的算法分析與改進
交換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兩兩比較待排序記錄的關鍵字,發現兩個記錄的次序相反時即進行交換,直到沒有反序的記錄為止。
應用交換排序基本思想的主要排序方法有: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冒泡排序
1、排序方法
將被排序的記錄數組R[1..n]垂直排列,每個記錄R看作是重量為R.key的氣泡。根據輕氣泡不能在重氣泡之下的原則,從下往上掃描數組R:凡掃描到違反本原則的輕氣泡,就使其向上"飄浮"。如此反復進行,直到最後任何兩個氣泡都是輕者在上,重者在下為止。
(1)初始
R[1..n]為無序區。
(2)第一趟掃描
從無序區底部向上依次比較相鄰的兩個氣泡的重量,若發現輕者在下、重者在上,則交換二者的位置。即依次比較(R[n],R[n-1]),(R[n-1],R[n-2]),…,(R[2],R[1]);對於每對氣泡(R[j+1],R[j]),若R[j+1].key<R[j].key,則交換R[j+1]和R[j]的內容。
第一趟掃描完畢時,"最輕"的氣泡就飄浮到該區間的頂部,即關鍵字最小的記錄被放在最高位置R[1]上。
(3)第二趟掃描
掃描R[2..n]。掃描完畢時,"次輕"的氣泡飄浮到R[2]的位置上……
最後,經過n-1 趟掃描可得到有序區R[1..n]
注意:
第i趟掃描時,R[1..i-1]和R[i..n]分別為當前的有序區和無序區。掃描仍是從無序區底部向上直至該區頂部。掃描完畢時,該區中最輕氣泡飄浮到頂部位置R上,結果是R[1..i]變為新的有序區。
2、冒泡排序過程示例
對關鍵字序列為49 38 65 97 76 13 27 49的文件進行冒泡排序的過程
3、排序算法
(1)分析
因為每一趟排序都使有序區增加了一個氣泡,在經過n-1趟排序之後,有序區中就有n-1個氣泡,而無序區中氣泡的重量總是大於等於有序區中氣泡的重量,所以整個冒泡排序過程至多需要進行n-1趟排序。
若在某一趟排序中未發現氣泡位置的交換,則說明待排序的無序區中所有氣泡均滿足輕者在上,重者在下的原則,因此,冒泡排序過程可在此趟排序後終止。為此,在下面給出的算法中,引入一個布爾量exchange,在每趟排序開始前,先將其置為FALSE。若排序過程中發生了交換,則將其置為TRUE。各趟排序結束時檢查exchange,若未曾發生過交換則終止算法,不再進行下一趟排序。
(2)具體算法
void BubbleSort(SeqList R)
{ //R(l..n)是待排序的文件,采用自下向上掃描,對R做冒泡排序
int i,j;
Boolean exchange; //交換標志
for(i=1;i&......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