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引發的是軟件業又一次大整合,基礎軟件、中間件和應用軟件廠商毫無例外地參戰,平台標准的爭奪將是這場整合的關鍵IBM在不久前的一個宣布引發了軟件領域的一場軒然大波:根據WintergreenResearch公司的市場研究數據,IBM在2006年全球SOA市場以53%的市場占有率居於榜首,排名第二的微軟只有8%,而一直認為是IBM在中間件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的BEA只有2%,同樣從應用軟件殺入的另一個軟件巨頭SAP的份額也不過3%。
這個市場報告出來之後,IBM得到幾乎一片質疑之聲:微軟認為那是IBM將軟件、硬件、服務等只要能和SOA扯上關系的就都算上的結果,而其他廠商只計算了軟件;BEA對這個結果表示出不屑一顧,強調自己是SOA的毫無爭議的領導者;而SAP則干脆聲稱如果按照他們的算法,SAP的市場份額能是百分之百。
“SOA將改變整個IT產業的格局。”早在兩年前IBM軟件集團總經理SteveMills就預言了這個結果。現在這股SOA大潮正在引發軟件產業的新一輪整合:從IBM、微軟、BEA、惠普到甲骨文、SAP幾乎所有的軟件廠商無一例外地加入到SOA戰場之中,盡管誰是最終的贏家尚未見分曉,但各種爭奪已經不可收拾。
概念:亂花漸欲迷人眼
概念之爭是首輪爭奪。
SOA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十多年前,GartnerGroup就提出了SOA(面向服務的架構)概念,其基本思想是以服務為核心,將企業的IT資源整合成可操作的、基於標准的服務,使其能被重新組合和應用。
這個引起業內轟動的理念在當時看來卻像海市蜃樓,可望不可及。今天,SOA已從一個虛無飄渺的概念變為業界追捧的技術、客戶未來的投資重點,這不僅僅歸功於Web服務標准及相關軟件技術的成熟,更重要的是眾多業內廠商對SOA的傾力支持,讓SOA概念化腐朽為神奇。
作為最早提出進軍SOA的廠商,BEA在這方面提出了“BEA就是SOA”的口號,可見SOA對其的重要性。從2004年的“Liquidcomputing”到2006年的“ThinkLiquid”,把SOA比喻為“將‘凍結’和‘靜止’的企業資產轉化為‘企業流動資產’,實現IT與業務的最佳同步”的戰略。
現在BEA又推出了SOAforArchitects培訓和咨詢服務,BEA公司副總裁、首席架構師CliffBooth表示,這是專門為企業架構師設計的專業服務,它集成了BEA幫助全球客戶成功部署企業SOA並快速見效方面的豐富技能和經驗,旨在幫助架構師們順利地將SOA推進到下一階段——有控制地把SOA擴展到企業范圍。
作為少有的幾個擁有服務、軟件、硬件的廠商之一,IBM擁有獨一無二的優勢,所有其SOA的理念和它在服務等方面的理念差不多,簡單而言就是一個詞——整合。盡管這個詞聽起來有點俗套,但是客戶卻比較買賬。因為對很多客戶來說,他們的切膚之痛就是有太多的信息孤島需要整合。
在今年舉辦的“IBM2007SOA與企業成長高峰論壇”上,IBM將整合又提升到了融合的高度。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咨詢服務與SOA全球總經理RobertLeBlanc認為,SOA是把技術、業務兩種融合起來的能力,通過這種能力,技術和業務得到融合。在所有的軟件廠商中IBM總是能夠喊出一些具有領導性的語言。
盡管外界都認為SAP是SOA的一個新軍,但是SAP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張俠強調,早在十年前,SAP就已經開始了在SOA領域的研發,只不過由於在ERP方面SAP過於強大,掩蓋了SOA方面。SAP倡導的NetWeaver平台以“應用基礎設施”(Applistructure)的概念逐漸模糊了應用產品和基礎設施之間的界限,並通過網絡服務提供一種端對端的業務流程。從應用角度出發的SPA倡導SOA一定要能用起來的理念,主張不是要讓客戶去買“鐵鍬”,而是送客戶一個“精裝修”的房子。
除此之外,其他的軟件廠商提出的概念也是紛繁復雜,但是各家軟件廠商都能渲染出一個美麗的未來,每個概念都是無懈可擊,然而在這種概念滿天飛的情況下,反而讓很多的客戶對SOA有了疑惑。說得太好了,有時候反而讓人生疑。
路線:從應用出發還是從基礎做起?
在通向SOA的路線上,現在基本上分為兩個派別,這基本和現在SOA廠商的類別一致:以中間件為代表的IBM、BEA等奉行的是傳統的從中間件基礎出發的路線:而以SAP為代表的應用軟件廠商則強調從現有應用入手。
從中間件入手的SOA路線,是一種先難後易的路線,這種路線需要大量的咨詢工作,需要對企業的流程進行大規模的改造,而且需要在底層的基礎軟件進行大規模的開發。BEA中國首席技術官喻思成認為,這種建設思路好比是一座大廈先要打好地基,開始的幾年可能會發現建設SOA有點困難,但是在隨後的時間裡,企業就可以明顯感受出SOA的好處。
SAP提出的應用入手和上面的觀點幾乎完全不同。在SAP看來,那些已經實施了ERP等IT建設的企業完全沒有必要再進行一次顛覆性的推倒重來,“如果讓客戶冒風險,或者只是給客戶造出很多工具,讓客戶自己去建設SOA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張俠認為:“SOA完全可以直接交給客戶去應用,讓客戶花費大量金錢在咨詢上是一種誤導。”據張俠介紹,SAP和富士通已經合作推出一種封包了SOA的服務器,客戶只要買回去就可以體驗到SOA的好處。
現在還很難分辨這兩種路線的優劣,從SAP的路線來看,見效比較明顯,而且花費比起從基礎做起的方法要少很多,但是在今後的擴展性和發展上來看,可能會有一定的局限。從中間件做起雖然能夠避免這樣的問題,但是建設周期、風險和花費都比較大,IBM大中華區SAO總經理夏然表示,建設SOA的規劃一定要全面,但是做的時候應該從局部做起,循序漸進,把SOA當成是一個長期的戰略規劃去執行。
不管怎樣,現在來說,傳統的中間件路線還是占據了主流,計世資訊的專家曹開彬認為:“SAP和Oracle在平台業務上積極推廣SOA,同時在SOA標准制定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SAP和Oracle也可能會遇上一些問題,因為SAP和Oracle可能希望通過SOA,去推銷它們的ERP、CRM等管理軟件產品。但這樣一來,它們的中間件可能在開放性方面做得就不夠,SOA的實現要基於充分開放的標准,實現自由交互。”他認為不久之後,SAP和Oracle可能會把中間件當做核心業務來對待,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平台:一統江湖還是諸侯爭霸?
得平台者得天下,這是SOA廠商們公認的一句話,在這種情況下,各個廠商都在推自己的SOA平台也就不足為怪了。
從IBMWebsphere列BEA的Weblogic,再到SAP的NetWeaver,每家廠商都竭盡全力推廣自己的平台。從技術來講各家都說自己的有優勢,基本沒辦法做一個評價。
BEA中國區總經理蔡漢輝認為,應用廠商的平台與中間件平台的最大差別是專業性和覆蓋的寬度,應用廠商的平台與中間件廠商的平台從專業性上來說,完全是不一樣的,從市場的接受程度、市場份額等方面,就能很明顯地看出二者之間的差別。不過蔡漢輝同時表示,即使再強大的企業也不可能吃下整個SOA市場,所以不會有一兩家企業獨霸市場,或者哪個平台一統江湖的局面出現,“我想最終會剩下幾個主要平台標准,這些標准之間有著可以兼容的接口,大部分都是公共的標准,只是每個平台會有一些自己獨到的技術特色”。
這個觀點也幾乎得到了其他廠商的認同,在不可能短期內獨霸平台的局面下,各家廠商都把治理和服務SOA作為了今年市場策略的重點。
根據IDG最新的研究報告,從2005年到2007年,SOA項目的實施范圍已明顯擴大,調查顯示:企業范圍內部署SOA的比例正在穩步增長,2005年為8%,2006年為16%,2007年已經提高到了21%,這一增長趨勢還在加速發展。調查報告還顯示,在阻礙用戶采用SOA的原因中,缺乏SOA治理和難以規劃路線圖位居前兩位,而缺乏SOA技能和培訓也被視為影響組織機構部署SOA的一大障礙。在這種背景下,BEA將培訓作為重點,IBM關注安全和治理,而SAP則在企業治理,風險管理和合規審查(GRC)方面,亞太區收入增長88%。
標准化決定SOA成敗
SAP中國研究院院長芮祥麟
眾所周知,很多軟件公司都在SOA上做文章,並且都力圖在SOA上做出一些特色。從根本上講,SOA不是個新東西,有兩大支柱促成了SOA的快速發展,一個面向服務的技術,另一個就是互聯網的技術,這兩大技術的成熟推動了SOA。
但技術和理論上的成熟,不代表實際應用的成熟。實際上,SOA面臨的很現實的一個問題就是標准化,另一個是如何劃分業務和流程的模塊。這些是真正決定SOA能否成功的關鍵。
SOA的標准化就是如何去定義一個業界共同遵守的產品准則。標准化是對整個SOA產業提出的,不只是對軟件服務,而且還體現在應用平台、業務模式等各方面。標准化的過程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而服務標准化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僅僅涉及到信息數據交換。如何做標准化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標准化真正決定SOA的成敗。
標准化是產業工業化的先決條件,我們可以看到汽車產業之所以能夠進行全球化的布局,就是因為它各種零部件都標准化了,你在印度制造出來的發動機跟在歐洲制造出來的發動機實際上沒什麼兩樣,因為都是基於同樣的設計做出來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