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的類和C裡面的struct有什麼區別?
struct成員默認訪問權限為public,而class成員默認訪問權限為private
2. 析構函數和虛函數的用法和作用
析構函數是在對象生存期結束時自動調用的函數,用來釋放在構造函數分配的內存。
虛函數是指被關鍵字virtual說明的函數,作用是使用C++語言的多態特性
3. 全局變量和局部變量有什麼區別?是怎麼實現的?操作系統和編譯器是怎麼知道的?
1) 全局變量的作用用這個程序塊,而局部變量作用於當前函數
2) 前者在內存中分配在全局數據區,後者分配在棧區
3) 生命周期不同:全局變量隨主程序創建和創建,隨主程序銷毀而銷毀,局部變量在局部函數內部,甚至局部循環體等內部存在,退出就不存在
4) 使用方式不同:通過聲明後全局變量程序的各個部分都可以用到,局部變量只能在局部使用
4. 有N個大小不等的自然數(1--N),請將它們由小到大排序.要求程序算法:時間復雜度為O(n),空間復雜度為O(1)。
void sort(int e[], int n)
{
int i;
int t; /*臨時變量:空間復雜度O(1)*/
for (i=1; i<n+1; i++) /*時間復雜度O(n)*/
while(e[i] != i)
{
t = e[e[i]]; /*下標為e[i]的元素,排序後其值就是e[i]*/
e[e[i]] = e[i];
e[i] = t;
}
}
5. 堆與棧的去區別
A. 申請方式不同
Stack由系統自動分配,而heap需要程序員自己申請,並指明大小。
B. 申請後系統的響應不同
Stack:只要棧的剩余空間大於申請空間,系統就為程序提供內存,否則將拋出棧溢出異常
Heap:當系統收到程序申請時,先遍歷操作系統中記錄空閒內存地址的鏈表,尋找第一個大於所申請空間的堆結點,然後將該結點從空間結點鏈表中刪除,並將該結點的空間分配給程序。另外,大多數系統還會在這塊內存空間中的首地址處記錄本次分配的大小,以便於delete語句正確釋放空間。而且,由於找到的堆結點的大小不一定正好等於申請的大小,系統會自動將多余的那部分重新放入空閒鏈表。
C. 申請大小限制的不同
Stack:在Windows下,棧的大小是2M(也可能是1M它是一個編譯時就確定的常數),如果申請的空間超過棧的剩余空間時,將提示overflow。因此,能從棧獲得的空間較小。
堆:堆是向高地址擴展的數據結構,是不連續的內存區域。這是由於系統是用鏈表來存儲的空閒內存地址的,自然是不連續的,而鏈表的遍歷方向是由低地址向高地址。堆的大小受限於計算機系統中有效的虛擬內存。由此可見,堆獲得的空間比較靈活,也比較大。
D. 申請效率的比較:
棧由系統自動分配,速度較快。但程序員是無法控制的。
堆是由new分配的內存,一般速度比較慢,而且容易產生內存碎片,不過用起來最方便。
另外,在Windows下,最好的方式是用VirtualAlloc分配內存,他不是在堆,也不是在棧是直接在進程的地址空間中保留一快內存,雖然用起來最不方便。但是速度快,也最靈活。
E. 堆和棧中的存儲內容
棧:在函數調用時,第一個進棧的是主函數中後的下一條指令(函數調用語句的下一條可執行語句)的地址,然後是函數的各個參數,在大多數的C編譯器中,參數是由右往左入棧的,然後是函數中的局部變量。注意靜態變量是不入棧的。
當本次函數調用結束後,局部變量先出棧,然後是參數,最後棧頂指針指向最開始存的地址,也就是主函數中的下一條指令,程序由該點繼續運行。
堆:一般是在堆的頭部用一個字節存放堆的大小。堆中的具體內容有程序員安排。
6. 含參數的宏與函數的優缺點
宏:
優點:在預處理階段完成,不占用編譯時間,同時,省去了函數調用的開銷,運行效率高
缺點:不進行類型檢查,多次宏替換會導致代碼體積變大,而且由於宏本質上是字符串替換,故可能會由於一些參數的副作用導致得出錯誤的結果。
函數:
優點:沒有帶參數宏可能導致的副作用,進行類型檢查,計算的正確性更有保證。
缺點:函數調用需要參數、返回地址等的入棧、出棧開銷,效率沒有帶參數宏高
PS:宏與內聯函數的區別
內聯函數和宏都是在程序出現的地方展開,內聯函數不是通過函數調用實現的,是在調用該函數的程序處將它展開(在編譯期間完成的);宏同樣是;
不同的是:內聯函數可以在編譯期間完成諸如類型檢測,語句是否正確等編譯功能;宏就不具有這樣的功能,而且宏展開的時間和內聯函數也是不同的(在運行期間展開)
7. Windows程序的入口是哪裡?寫出Windows消息機制的流程
Windows程序的入口是WinMain()函數。
Windows應用程序消息處理機制:
A. 操作系統接收應用程序的窗口消息,將消息投遞到該應用程序的消息隊列中
B. 應用程
序在消息循環中調用GetMessage函數從消息隊列中取出一條一條的消息,取出消息後,應用程序可以對消息進行一些預處理。
C. 應用程序調用DispatchMessage,將消息回傳給操作系統。
D. 系統利用WNDCLASS結構體的lpfnWndProc成員保存的窗口過程函數的指針調用窗口過程,對消息進行處理。
8. 如何定義和實現一個類的成員函數為回調函數
A. 什麼是回調函數?
簡而言之,回調函數就是被調用者回頭調用調用者的函數。
使用回調函數實際上就是在調用某個函數(通常是API函數)時,將自己的一個函數(這個函數為回調函數)的地址作為參數傳遞給那個被調用函數。而該被調用函數在需要的時候,利用傳遞的地址調用回調函數。
回調函數,就是由你自己寫的,你需要調用另外一個函數,而這個函數的其中一個參數,就是你的這個回調函數名。這樣,系統在必要的時候,就會調用你寫的回調函數,這樣你就可以在回調函數裡完成你要做的事。
B. 如何定義和實現一個類的成員函數為回調函數
要定義和實現一個類的成員函數為回調函數需要做三件事:
a. 聲明;
b. 定義;
c. 設置觸發條件,就是在你的函數中把你的回調函數名作為一個參數,以便系統調用
如:
一、聲明回調函數類型
typedef void (*FunPtr)(void);
二、定義回調函數
class A
{
public:
A();
static void callBackFun(void) //回調函數,必須聲明為static
{
cout<<"callBackFun"<<endl;
}
virtual ~A();
};
三、設置觸發條件
void Funtype(FunPtr p)
{
p();
}
void main(void)
{
Funtype(A::callBackFun);
}
C. 回調函數與API函數
回調和API非常接近,他們的共性都是跨層調用的函數。但區別是API是低層提供給高層的調用,一般這個函數對高層都是已知的;而回調正好相反,他是高層提供給底層的調用,對於低層他是未知的,必須由高層進行安裝,這個安裝函數其實就是一個低層提供的API,安裝後低層不知道這個回調的名字,但它通過一個函數指針來保存這個回調函數,在需要調用時,只需引用這個函數指針和相關的參數指針。
其實:回調就是該函數寫在高層,低層通過一個函數指針保存這個函數,在某個事件的觸發下,低層通過該函數指針調用高層那個函數。
本文來自CSDN博客,轉載請標明出處:http://blog.csdn.Net/newdetang/archive/2009/12/17/502707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