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參數:
# /usr/local/iftop/sbin/iftop help //查看幫助命令
-i設定監測的網卡,如:# iftop -i eth1
-B 以bytes為單位顯示流量(默認是bits),如:# iftop -B
-n使host信息默認直接都顯示IP,如:# iftop -n
-N使端口信息默認直接都顯示端口號,如: # iftop -N
-F顯示特定網段的進出流量,如# iftop -F 10.10.1.0/24或# iftop -F 10.10.1.0/255.255.255.0
-h(display this message)沒明白啥意思呢。。。hehe
-p使用這個參數後,中間的列表顯示的本地主機信息,出現了本機以外的IP信息;
-b使流量圖形條默認就顯示;
-f這個暫時還不太會用,過濾計算包用的;
-P使host信息及端口信息默認就都顯示;
-m設置界面最上邊的刻度的最大值,刻度分五個大段顯示,例:# iftop -m 100M
-c指定具體的設定文件,暫時沒用過;
進入iftop畫面後的一些操作命令(注意大小寫):
按h切換是否顯示幫助;
按n切換顯示本機的IP或主機名;
按s切換是否顯示本機的host信息;
按d切換是否顯示遠端目標主機的host信息;
按t切換顯示格式為2行/1行/只顯示發送流量/只顯示接收流量;
按N切換顯示端口號或端口服務名稱;
按S切換是否顯示本機的端口信息;
按D切換是否顯示遠端目標主機的端口信息;
按p切換是否顯示端口信息;
按P切換暫停/繼續顯示;
按b切換是否顯示平均流量圖形條;
按B切換計算2秒或10秒或40秒內的平均流量;
按T切換是否顯示每個連接的總流量;
按l打開屏幕過濾功能,輸入要過濾的字符,比如ip,按回車後,屏幕就只顯示這個IP相關的流量信息;
按L切換顯示畫面上邊的刻度;刻度不同,流量圖形條會有變化;
按j或按k可以向上或向下滾動屏幕顯示的連接記錄;
按1或2或3可以根據右側顯示的三列流量數據進行排序;
按根據遠端目標主機的主機名或IP排序;
按o切換是否固定只顯示當前的連接;
按f可以編輯過濾代碼,這是翻譯過來的說法,我還沒用過這個!
按!可以使用shell命令,這個沒用過!沒搞明白啥命令在這好用呢!
看完上面的參數和命令,是不是把zabbix的使用變的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