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ava中,匿名類(Anonymous inner classes)多用來處理事件(event handle)。但其實,它們對於debug也很有幫助。本文將介紹如何利用匿名類來簡化你的debug。
我們該如何調試那些非自己源碼的方法調用呢?比方說,對Jbutton.setEnable()的調用。Java提供的匿名類,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通常,當我們繼承一個類時,我們可以通過提供新的方法來覆蓋(override)該類中現有的方法:
英文代碼public class MyButton extends JButton {
public void setVisible( boolean visible ) {
// Rolling our own visibility
}
}
在實例化(instantiate)MyButton類之後,任何對方法setVisible()的調用,都會調用上面代碼中的setVisible()方法。可問題是,我們不想僅僅為了覆蓋一個方法而繼承整個類,尤其是所需的實例(instantiation)很有限的時候。匿名類使得我們能在實例化的同時覆蓋方法。
如果我們只想在某個JButton對象中加入我們自己的可視邏輯,那麼我們可以在申明這個button對象的同時重寫這個方法:
JButton myButton = new JButton() {
public void setVisible( boolean visible ) {
// Rolling our own visibility
}
};
這段代碼都做了什麼?花括號({})中間的代碼申明了setVisible()方法,並覆蓋了JButton類中的那個,但這僅限於myButton對象。我們沒有改變JButton類,也沒有申明一個新類,我們僅給了一個特殊的JButton對象它自己的可視邏輯。
在面向對象術語中,myButton是一個從JButton類繼承而來的無名,也就是匿名,類的對象。
這種創建匿名類並同時覆蓋方法的技術用在什麼時候?假設你在編寫一段Swing程序,在你向一個GUI物件(element)中添加一個event listener(假設叫作ActionListener)之前,你已經編寫了一段這種機制的代碼。現在,我們假設我們有個龐大的類,裡面有很多按鈕,但是有一個按鈕時隱時現。你想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利用上面的代碼並在setVisible()方法上設置斷點。然後,當你運行你的程序時,你設置的斷點就會在恰當的地方暫停程序。檢查棧軌跡(stack trace),我們會發現沒有按所預期的那樣來調用setVisible()方法的原因並修復這個它。
匿名類在debug類似這種源碼不可得的類的時候很有用。即便在源碼可得的情況下,在大量使用的方法(如setVisible)上設置斷點,也是件很麻煩的事情,因為我們在每個實現了setVisible()方法的類的對象上都要轉入斷點。而匿名類可針對某個特定的對象進行“外科手術”式的de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