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有一些對象被稱為容器(container)。容器中可以包含多個對象,每個對象稱為容器中的一個元素。容器是用對象封裝的數據結構(data structure)。
充滿夢想的容器
不同的數據結構有不同的組織元素的方式,也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根據具體實施的不同,數據結構的操作效率也各有差別。Java中的容器也是這樣。我們要選擇適當的容器,以應對變化的需求。
(關於數據結構更多的內容,可參考紙上談兵: 算法與數據結構)
數組(array)是最常見的數據結構。數組是相同類型元素的有序集合,並有固定的大小(可容納固定數目的元素)。數組可以根據下標(index)來隨機存取(random access)元素。在內存中,數組通常是一段連續的存儲單元。
Java支持數組這一數據結構。我們需要說明每個數組的類型和大小。如下: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uman[] persons = new Human[2]; // array size 2 persons[0] = new Human(160); persons[1] = new Human(170); int[] a = {1, 2, 3, 7, 9}; // array size 5 System.out.println(a[2]); String[] names = {"Tom", "Jerry", "Luffy"}; // array size 3 System.out.println(names[0]); } }
在說明類型時,在類型說明(Human)後面增加一個[],來說明是一個數組。使用new創建容器時,需要說明數組的大小。
我們可以使用 數組名[下標] 的方式來調用某個元素。我們可以逐個的初始化數組的元素,也可以在聲明的同時使用{}初始化數組。
對於非基本類型的數組,比如Human[],數組中存儲的是對象的引用。
我們可以調用System.arraycopy()方法來有效的復制數組: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From = {1, 2, 3, 7, 9}; // array size 5 int[] aTo = new int[3]; System.arraycopy(aFrom, 1, aTo, 0, 3); System.out.println(aTo[1]); } }
System.arraycopy()中,aFrom為想要復制出去的數組,aTo為想要復制到的數組,1為aFrom的想要復制出去的元素起始位置,0為aTo中想要存儲復制來元素的起始位置,3為所要復制的元素總數。
查看本欄目
表(List)和集合(Set)是java.util中定義的兩個接口(interface)。這兩個接口都繼承自Collection接口。通過實施接口,我們可以獲得相應的容器。
我們之前都是使用類(class)來說明引用的類型。事實上,我們也可以用接口(interface)來說明引用的類型。該類型引用所指向的對象必須實施了該接口。
我們先來使用表(List)容器。List是有序的元素集合,所以可以使用下標來說明元素的位置。集合中的元素可以相等: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tring> l1 = new ArrayList<String>(); l1.add("good"); l1.add("bad"); l1.add("shit"); l1.remove(0); System.out.println(l1.get(1)); System.out.println(l1.size()); } }
當我們在定義接口和創建容器時,我們使用<class>的方式來說明容器中所能容納元素的類型。我們將只能在容器中放入class類及其衍生類的對象。
容器的引用為List類型,但容器的實施為ArrayList類。這裡是將接口與實施分離。事實上,同一種抽象數據結構(ADT)都可以有多種實施方法(比如棧可以實施為數組和鏈表)。這樣的分離允許我們更自由的選擇ADT的實施方式。
我們可以定義<Object>類型的容器。由於Java中的所有類都繼承自Object類,這樣的容器實際上可以放入任意類型的對象。
在上面的程序中,容器為String類型。我們用
add()方法加入新的元素
get()方法可以獲取容器中的元素,傳遞一個整數下標作為參數
remove()方法可以刪除容器中的元素,傳遞一個整數下標作為參數。(有另一個remove(),傳遞元素自身作為參數)
size()方法用來返回容器中元素的總數。
List的官方文檔
集合(set)也是元素的集合。集合中不允許有等值的元素,集合的元素沒有順序: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et<Integer> s1 = new HashSet<Integer>(); s1.add(4); s1.add(5); s1.add(4); s1.remove(5); System.out.println(s1); System.out.println(s1.size()); } }
重復加入的元素4只被放入容器一次。由於Set是無序的,在remove()中,我們直接傳遞目標元素本身作為參數。
Set的官方文檔
List和Set都繼承自Collection接口。Collection代表了對象的集合。上面List和Set接口中的許多方法實際上繼承自Collection,比如:
add("good") 加入元素
size() 返回元素的總數
contains("bad") 是否包含元素
remove("good") 刪除元素
查看本欄目
Collection的官方文檔
Collection還有一個iterator()的方法。該方法將Collection容器封裝成循環器(Iterator)。循環器是元素的集合,它有next()方法,用於每次返回一個元素,直到循環器中元素窮盡。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Integer> l1 = new ArrayList<Integer>(); l1.add(4); l1.add(5); l1.add(2); Iterator i = l1.iterator(); while(i.hasNext()) { System.out.println(i.next()); } } }
Iterator的官方文檔
Map是鍵值對的集合。Map中的每個元素是一個鍵值對,即一個鍵(key)和它對應的對象值(value)。對於Map容器,我們可以通過鍵來找到對應的對象。
哈希表是Map常見的一種實施方式,參考紙上談兵: 哈希表 (hash table)
我們需要聲明Map的鍵和值的類型。我們下面實施一個HashMap: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ap<String, Integer> m1 = new HashMap<String, Integer>(); m1.put("Vamei", 12); m1.put("Jerry", 5); m1.put("Tom", 18); System.out.println(m1.get("Vamei")); } }
在Map中,我們使用put()方法來添加元素,用get()方法來獲得元素。
Map還提供了下面的方法,來返回一個Collection:
keySet() 將所有的鍵轉換為Set
values() 將所有的值轉換為List
Java中,容器的接口與實施分離。這給了Java程序員更大的選擇自由,當然,也為編程增加了難度。
接口為我們提供了合法的操作。在效果層面上看,不同的實施都有相同的效果。當然,不同的情境下,實施的細節將決定運行效率。
最後,是我們提到的各個類與接口的關系:
作者:Vamei 出處:http://www.cnblogs.com/va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