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chronized的一個簡略例子
public class TextThread { /**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 catch (Exception e) { e.getMessag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this is " + num--); } } } }}
//….
}
這也就是同步方法,那這時synchronized鎖定的是哪個對象呢?它鎖定的是調用這個同步方法對象。也就是說,當一個對象P1在不同的線程中履行這個同步方法時,它們之間會形成互斥,達到同步的後果。但是這個對象所屬的Class所產生的另一對象P2卻可以任意調用這個被加了synchronized要害字的方法。
小結如下:
上邊的示例代碼等同於如下代碼:
public void methodAAA()
{
synchronized (this) // (1)
{
//…..
}
}
(1)處的this指的是什麼呢?它指的就是調用這個方法的對象,如P1。可見同步方法本質是將synchronized作用於object reference。――那個拿到了P1對象鎖的線程,才可以調用P1的同步方法,而對P2而言,P1這個鎖與它盡不相干,程序也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擺脫同步機制的把持,造成數據混亂:(
2.同步塊,示例代碼如下:
public void method3(SomeObject so)
{
synchronized(so)
{
//…..
}
}
這時,鎖就是so這個對象,誰拿到這個鎖誰就可以運行它所把持的那段代碼。當有一個明白的對象作為鎖時,就可以這樣寫程序,但當沒有明白的對象作為鎖,只是想讓一段代碼同步時,可以創立一個特別的instance變量(它得是一個對象)來充當鎖:
class Foo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byte[] lock = new byte[0]; // 特別的instance變量
public void methodA()
{
synchronized(lock) { //… }
}
//....
}
注:零長度的byte數組對象創立起來將比任何對象都經濟――查看編譯後的字節碼:天生零長度的byte[]對象只需3條把持碼,而Object lock = new Object()則需要7行把持碼。
3.將synchronized作用於static 函數,示例代碼如下:
class Foo
{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void methodAAA() // 同步的static 函數
{
//….
}
public void methodBBB()
{
synchronized(Foo.class) // class literal(類名稱字面常量)
}
}
代碼中的methodBBB()方法是把class literal作為鎖的情況,它和同步的static函數產生的後果是一樣的,取得的鎖很特別,是當前調用這個方法的對象所屬的類(Class,而不再是由這個Class產生的某個具體對象了)。
記得在《Effective Java》一書中看到過將 Foo.class和 P1.getClass()用於作同步鎖還不一樣,不能用P1.getClass()來達到鎖這個Class的目標。P1指的是由Foo類產生的對象。
可以推斷:假如一個類中定義了一個synchronized的static函數A,也定義了一個synchronized 的instance函數B,那麼這個類的同一對象Obj在多線程中分辨拜訪A和B兩個方法時,不會構成同步,由於它們的鎖都不一樣。A方法的鎖是Obj這個對象,而B的鎖是Obj所屬的那個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