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一直很少有機會接觸swing或AWT的,只是最近公司要做一個工作流定制界面,所以才終於得償所願。我知道,假如一切從底層做起的話,恐怕時間、精力都不答應,而現成的一些工作流產品又不能滿足公司特定行業工作流的需求,所以只好找一個開源的中間件進行修改了。
<!-- frame contents -->
<!-- /frame contents -->
就這樣,慢慢的熟悉了JGraph……
關於JGraph,open-open上是這樣介紹的:JGraph,純Java開發的圖形組件,支持拖,放,縮放,合並等其它操作。它可以被結合到任何的Swing應用程序當中。
在JGraph的網站上可以看到,它分為Free、Pro和Layout Pro版本,作為廣大的“勞苦民眾”來說,當然首選Free版了。
JGraph的畫圖機制 參照了JGraph的example和源代碼,發現:
JGraph將圖元定義為一個一個的cell,每個cell可以是一個頂點(Vertex)、邊(Edge)或者節點(Port)中的一種。頂點可以有鄰接的頂點,他們通過邊相聯系,邊聯接的兩個端點稱為目標和源,每個目標或者源是一個節點。節點是頂點的孩子。每個cell都可以有自己的孩子。
每個cell的外觀由相應的屬性定義,屬性序列是指一系列的鍵-值對,他們以Map形式組織,例如:
//定義Edge的外觀
Map map = new Hashtable();
GraphConstants.setLineEnd(map, GraphConstants.ARROW_CLASSIC);
GraphConstants.setEndFill(map, true);
GraphConstants.setLabelAlongEdge(map, true);
getAttributes().applyMap(map);
而“畫布”(類JGraph,不妨如此理解吧)也可以有自己的外觀屬性。例如:
//定義畫布的屬性
setBackground(Color.decode("#C0C0C0"));
setEditable(false);
setCloneable(false);
setInvokesStopCellEditing(true);
setJumpToDefaultPort(true);
setPortsVisible(false);
setGridEnabled(false);
setGridVisible(false);
setGridMode(JGraph.CROSS_GRID_MODE);
setGridColor(Color.decode("#808080"));
setGridSize(10);
JGraph的擴展 JGraph只是提供單純的圖形繪制功能,不包含實際的數據,所以要想辦法把自己的數據“加”進去才行,這恐怕就得考慮擴展JGraph了。
頂點(Vertex)對應的類為org.jgraph.graph.DefaultGraphCell
邊(Edge)對應的類為org.jgraph.graph.DefaultEdge
節點(Port)對應的類為org.jgraph.graph.DefaultPort
我們要做的,僅僅是分別繼續相應的類,並把自己的數據對象放進去而已。當然,還可以改變相應的外觀屬性。不過假如你對繪圖事件也感愛好的話(呵呵,十有八九應該有用的),還要留意一下org.jgraph.graph.BasicMarqueeHandler和org.jgraph.graph.GraphUndoManager這兩個類呢。BasicMarqueeHandler中包括了在畫布上點擊鼠標、增加連線、合並等等事件的處理,而GraphUndoManager則主管撤銷、回復事件。
假如仔細操作,你也許回發現,點擊邊(Edge)的端點進行移動的事件並不由GraphUndoManager來處理,這時候就要再關注一個類了:org.jgraph.graph.EdgeView.EdgeHandle,這是一個內部類,假如需要的話,自己重寫一個類繼續它吧。這樣,大部分需要的事件都盡在自己的把握中了。
總結 其實也沒什麼好總結的,寫本文也是猶豫再三才開鍵盤的,本來預備在上個月就寫呢。一直拖到現在,因為覺得只是簡單的應用而已,全是基本功,沒有一點“高級”的“新意”,似乎實在沒什麼好寫的。
今天在BlogJava上看了一篇帖子,感慨頗深,其中一句“整天口若懸河新技術,不如將經典的舊技術爛醉於心”,一語解開了困惑我很長時間的一個疑團!從基本功做起,不是高手,唯手熟而……進入討論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