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kage threadtest1;
/**
*
* @author shi mingxiang
*/
public class ReturnThreadInfo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String str;
public ReturnThreadInfo() {
this.str = "Hello";
}
public void run(){
this.str = "Hello World!";
}
public String getThreadInfo(){
return this.str;
}
}
大家可以看到該類是一個線程類並含有一個初始值為"Hello"的字段str以及一個可以返回str值的方法:getThreadInfo(),而且當這個線程啟動後str會被賦於新值:"Hello World!"。現在我想在另外一個類中啟動ReturnThreadInfo線程,並通過getThreadInfo()方法獲取值為"Hello World!"的變量並打印輸出到控制台中。以下給出一個實現該功能的Main類:
package threadtest1;
/**
*
* @author shi mingxiang
*/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Main() {
}
/**
* @param args the command line argument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eturnThreadInfo returnThreadInfo = new ReturnThreadInfo();
returnThreadInfo.start();//創建並啟動ReturnThreadInfo線程
System.out.println(returnThreadInfo.getThreadInfo());//獲取並輸出returnThreadInfo對象的str的值
}
}
以上是一個多數熟悉單線程編程的人在第一反應下給出的實現方法。但是該類在運行的時候輸出的結果卻不是期望的"Hello World!"而是"Hello",這是由於線程的競爭條件導致的(由於ReturnThreadInfo線程和Main線程的優先級都為5,所以在很大幾率上ReturnThreadInfo線程的run()方法還沒有運行,Main類就已經運行System.out.println(returnThreadInfo.getThreadInfo());將"Hello"輸出了。具體的原理可以參見另一篇文章:"java多線程的幾點誤區")。有的人可能會立即想到把ReturnThreadInfo線程的優先級設高些(比如最大的10)就可以returnThreadInfo線程的run()方法先運行完,然後Main類的System.out.println(returnThreadInfo.getThreadInfo())再運行,這樣輸出的結就一定是期望的"Hello World!"了。這種通過調整線程優先級的方法固然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解決該問題,但是線程爭用CPU運行時間的原理卻決不僅僅只是優先級高低的原因(優先級高的線程並不意味著一定比優先級低的線程先運行,只是幾率要更大一些)。你並不希望ReturnThreadInfo線程9999次都比Main先運行,卻在最關鍵的一次在Main之後再運行。因此下面給出兩種比較常見的獲取線程信息的方法:
一、輪詢
比較常見的一種解決方案是,讓線程類獲取方法在結果字段設置之前返回一個標志值。然後主線程定時詢問獲取方法,看是否返回了標志之外的值。以下給出了具體的實現方法,該方法不斷測試str的值是否為"Hello",如果不為"Hello"才打印輸出它。例如:
package threadtest1;
/**
*
* @author shi mingxiang
*/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Main() {
}
/**
* @param args the command line argument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eturnThreadInfo returnThreadInfo = new ReturnThreadInfo();
returnThreadInfo.start();//創建並啟動ReturnThreadInfo線程
while(true){
String str = returnThreadInfo.getThreadInfo();
if(!str.equals("Hello")){
System.out.println(returnThreadInfo.getThreadInfo());
break;
}
}
}
}
這種方案雖然能起到作用,但是它做了大量不需要做的工作。事實上,還有一種更簡單有效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回調
輪詢方法最大的特點是主類Main不斷詢問線程類是否結束,這實際上大量浪費了運行時間,特別是當線程特別多的時候。因此如果反過來在線程結束時,由線程自己告訴主類Main線程已經結束,然後Main再獲取並輸出str的值,這樣就避免了輪詢方法所帶來的不必要的系統開銷問題。
在具體的實現過程中,線程可以在結束時通過調用主類中的一個方法來實現告知功能,這種方法叫做回調。這樣主類Main就可以在等待線程結束時休息,也就不會占用運行線程的時間。下面是修改後的Main類: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Main() {
}
/**
* @param args the command line argument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code application logic here
ReturnThreadInfo returnThreadInfo = new ReturnThreadInfo();
returnThreadInfo.start();
}
public static void receiveStr(String str){
System.out.println(str);
}
}
相比於前面,我們在Main類中添加了一個靜態方法receiveStr(String str),該方法是供線程結束之前調用,通過參數str將要返回的線程信息返回給Main類並輸出顯示出來。下面是修改後的ReturnThreadInfo類,該類在線程結束前回調了Main.receiveStr方法,通知線程已結束。
package threadtest1;
/**
*
* @author shi mingxiang
*/
public class ReturnThreadInfo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String str;
public ReturnThreadInfo() {
this.str = "Hello";
}
public void run(){
this.str = "Hello World!";
Main.receiveStr(str); //回調receiveStr方法
}
}
如果有很多個對象關心線程的返回的信息,線程可以保存一個回調對象列表。某個對象可以通過已經定義的一個對象將自己添加到列表中,表示自己對這些信息的關注。如果有多個類的實例關心這些信息,也可以定義一個interface,在interface中聲名回調方法,然後這些類都實現這個接口。其實這是典型的java處理事件的方法,這麼做可以使得回調更靈活,可以處理涉及更多線程、對象和類的情況。稍後會給出這種模仿事件處理模型的回調的實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