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魔術方法:
1.__get,__set
__get:獲取一個不可訪問的屬性時觸發(不可訪問指屬性不存在,或者沒有訪問權限)
__set:為一個不可訪問的屬性賦值的時候觸發
2.__isset,__unset
__isset:當用isset()函數判斷一個不可訪問的屬性時觸發
__unset:當用unset()函數操作一個不可訪問的屬性時觸發
3.__call,__callStatic
__call:當調用一個不可訪問的方法時觸發
__callStatic:當調用一個不可訪問的靜態方法時觸發
4.__construct,__destruct
__construct:初始化一個對象時觸發
__destruct:對象銷毀,或者腳本執行完時觸發
5.__autoload
__autoload:當使用一個不可訪問的類時觸發
6.__clone
__clone:對象被克隆時觸發
7.__sleep,__wakeup
__sleep:使用serialize時觸發
__wakeup:使用unserialize時觸發
8.__toString,__invoke
__toString:當一個對象被當做字符串來操作時觸發,如$obj是一個對象,echo $obj,就會觸發__toString
__invoke:當一個對象被當做函數來使用時觸發,如$obj是一個對象,$obj()就會觸發__invoke
二.延遲靜態綁定
拋開概念看例子理解就好:
首先延遲靜態綁定是怎麼出現的?看下面例子:
class A{
}
class B extends A{
public static function out(){
return new self();
}
}
class C extends A{
public static function out(){
return new self();
}
}
var_dump(B::out());//結果是object(B)#1 (0) { }
var_dump(C::out());//結果是object(C)#1 (0) { }
然後我們將子類中相同的代碼抽取到父類class A中,變成:
class A{
public static function out(){
return new self();
}
}
class B extends A{
}
class C extends A{
}
var_dump(B::out());//結果是object(A)#1 (0) { }
var_dump(C::out());//結果是object(A)#1 (0) { }
這個結果顯然不是我們想要的,這裡的問題主要是因為self指代的是它所在的類.這裡self在類A裡面,所以返回的永遠是類A的對象,
而我們想要的是讓out()方法返回調用它的類的對象而不是它所在的類的對象.怎麼辦?
此時我們馬上可以想到$this可以代表調用它的對象,但是out()是一個靜態方法,裡面是不能出現$this的,怎麼辦?
用static.它也代表調用它的對象如:
class A{
public static function out(){
return new static();
}
}
class B extends A{
}
class C extends A{
}
var_dump(B::out());//結果是object(B)#1 (0) { }
var_dump(C::out());//結果是object(C)#1 (0) { }
這樣就好了.這就是延遲靜態綁定.
在看下面的例子:
為什麼是這個結果呢?我們分析一下:
首先對象c調用get()方法,但是在類C中沒有找到,於是它去類B中找,找到了.然後執行這個get方法,
先執行A::foo(); 類A會直接調用它自己的foo(),輸出`fooA`,然後調用out,很明顯這裡調用static::out()的就是類A,所以輸出的類名也是A.(這裡側重於類A)
再執行parent::foo(); parent表示父類,這裡會去執行類A中的foo(),輸出`fooA`,然後執行static::out(),此時調用這個static的不是類A,而是類C,因為parent代表的是父類,但不代表具體哪一個類(這裡側重於父類中的方法,而不管父類是誰).
然後執行self::foo(); self表示它所在的類(類B),它先執行foo(),沒有再去父類中找,所以輸出`fooA`,然後執行static::out(),同理這裡使用static的不是類A,而是類C,self雖然代表類B,但是self不能代表一個具體的類.
簡單點說:對象c開始執行get()-->A::foo();此時鏈子就斷了,變成由類A直接去調用foo()了,和對象c沒關系了.這裡的static當然指的是類A.
接著,對象c-->parent::foo()-->類A中的foo()-->static::out(),這裡的parent說白了就是一個指向作用,即執行誰的foo()方法.所以可以理解為對象c調用類A中的foo方法.那麼foo中的static代表類C
最後,對象c-->self::foo()-->類A中的foo()-->static::out(),同上,這裡的self也是一個指向的作用,但是最終還是到了類A.可以理解為對象c調用類A中的foo方法.那麼foo中的static代表類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