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建表:
//此處使用了覆蓋索引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Ben` ( `aa`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bb`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cc` varchar(100) NOT NULL, PRIMARY KEY (`aa`), KEY `bar` (`bb`,`aa`) ) ENGINE=MyISAM; //無覆蓋索引 DROP TABLE IF EXISTS `ben`;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ben` ( `aa`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bb`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cc` varchar(100) NOT NULL, PRIMARY KEY (`aa`), KEY `bar` (`bb`) ) ENGINE=MyISAM;
2.插入100萬條數據:
//插入數據 function insertData(){ //數據表中插入100萬條數據 $ben = new Model(); for($i = 0; $i < 1000000 ; $i++){ $a = $i % 2 == 0 ? 1 : 0; $sql="insert into ben values (null,".$a.",'".md5($i)."')"; $aa = $ben->query($sql); } }
3.讀取數據,測試程序執行時間:
function read01(){ $start = microtime(true); $ben = new Model(); $ben->query("select count(*) from ben where bb=1"); $ben->query("select aa from ben where bb=1 limit 100,10"); $end = microtime(true); echo $end - $start; //覆蓋索引:0.018204927444458,無覆蓋索引:0.017701148986816 } function read02(){ $start = microtime(true); $ben = new Model(); $ben->query("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aa from ben where bb=1 limit 100,10"); $ben->query("select FOUND_ROWS()"); $end = microtime(true); echo $end - $start; //覆蓋索引:0.017460823059082,無覆蓋索引:0.20762395858765 }
4.結論:
使用覆蓋索引情況下,使用SQL_CALC_FOUND_ROWS性能較高;無覆蓋索引情況下,使用count(*)性能較高。另使用innoDB引擎比MyISAM低。
附:
資料一:覆蓋索引
select aa from ben where bb = 1;
1)統計總數:
select count(*) from ben where bb=1;
當我們在bb建立索引後,這個查詢使用的就是覆蓋索引(Covering Index)。
2)在分頁操作中:
select id,title,content from ben order by createtTime desc limit 10000,10;
通常這樣的查詢會把索引建在createdTime字段(其中id是主鍵),不過當limit偏移很大時,查詢效率仍然很低,采用覆蓋索引來提升性能:
CREATE INDEX indexName ON ben ('createTime','id'),可以使用explain 查看是否是覆蓋索引,出現extra:using index 就是
資料二:引擎MyISAM 和 InnoDB區別
InnoDB和MyISAM是許多人在使用MySQL時最常用的兩個表類型,這兩個表類型各有優劣,視具體應用而定。基本的差別為:MyISAM類型不支持事務處理等高級處理,而InnoDB類型支持。
MyISAM類型的表強調的是性能,其執行速度比InnoDB類型更快,但是不提供事務支持,而InnoDB提供事務支持已經外部鍵等高級數據庫功能。
以下是一些細節和具體實現的差別:
◆1.InnoDB不支持FULLTEXT類型的索引。
◆2.InnoDB 中不保存表的具體行數,也就是說,執行select count(*) from table時,InnoDB要掃描一遍整個表來計算有多少行,但是MyISAM只要簡單的讀出保存好的行數即可。注意的
是,當count(*)語句包含 where條件時,兩種表的操作是一樣的。
◆3.對於AUTO_INCREMENT類型的字段,InnoDB中必須包含只有該字段的索引,但是在MyISAM表中,可以和其他字段一起建立聯合索引。
◆4.DELETE FROM table時,InnoDB不會重新建立表,而是一行一行的刪除。
◆5.LOAD TABLE FROM MASTER操作對InnoDB是不起作用的,解決方法是首先把InnoDB表改成MyISAM表,導入數據後再改成InnoDB表,但是對於使用的額外的InnoDB特性(例如外鍵)的表不
適用。
另外,InnoDB表的行鎖也不是絕對的,假如在執行一個SQL語句時MySQL不能確定要掃描的范圍,InnoDB表同樣會鎖全表,例如update table set num=1 where name like “%aaa%”
兩種類型最主要的差別就是Innodb 支持事務處理與外鍵和行級鎖.而MyISAM不支持.所以MyISAM往往就容易被人認為只適合在小項目中使用。
我作為使用MySQL的用戶角度出發,Innodb和MyISAM都是比較喜歡的,但是從我目前運維的數據庫平台要達到需求:99.9%的穩定性,方便的擴展性和高可用性來說的話,MyISAM絕對是我
的首選。
原因如下:
1、首先我目前平台上承載的大部分項目是讀多寫少的項目,而MyISAM的讀性能是比Innodb強不少的。
2、MyISAM的索引和數據是分開的,並且索引是有壓縮的,內存使用率就對應提高了不少。能加載更多索引,而Innodb是索引和數據是緊密捆綁的,沒有使用壓縮從而會造成Innodb比
MyISAM體積龐大不小。
3、從平台角度來說,經常隔1,2個月就會發生應用開發人員不小心update一個表where寫的范圍不對,導致這個表沒法正常用了,這個時候MyISAM的優越性就體現出來了,隨便從當天拷
貝的壓縮包取出對應表的文件,隨便放到一個數據庫目錄下,然後dump成sql再導回到主庫,並把對應的binlog補上。如果是Innodb,恐怕不可能有這麼快速度,別和我說讓Innodb定期用導出
xxx.sql機制備份,因為我平台上最小的一個數據庫實例的數據量基本都是幾十G大小。
4、從我接觸的應用邏輯來說,select count(*) 和order by 是最頻繁的,大概能占了整個sql總語句的60%以上的操作,而這種操作Innodb其實也是會鎖表的,很多人以為Innodb是行級
鎖,那個只是where對它主鍵是有效,非主鍵的都會鎖全表的。
5、還有就是經常有很多應用部門需要我給他們定期某些表的數據,MyISAM的話很方便,只要發給他們對應那表的frm.MYD,MYI的文件,讓他們自己在對應版本的數據庫啟動就行,而
Innodb就需要導出xxx.sql了,因為光給別人文件,受字典數據文件的影響,對方是無法使用的。
6、如果和MyISAM比insert寫操作的話,Innodb還達不到MyISAM的寫性能,如果是針對基於索引的update操作,雖然MyISAM可能會遜色Innodb,但是那麼高並發的寫,從庫能否追的上也是
一個問題,還不如通過多實例分庫分表架構來解決。
7、如果是用MyISAM的話,merge引擎可以大大加快應用部門的開發速度,他們只要對這個merge表做一些select count(*)操作,非常適合大項目總量約幾億的rows某一類型(如日志,調查
統計)的業務表。
當然Innodb也不是絕對不用,用事務的項目如模擬炒股項目,我就是用Innodb的,活躍用戶20多萬時候,也是很輕松應付了,因此我個人也是很喜歡Innodb的,只是如果從數據庫平台應
用出發,我還是會首選MyISAM。
另外,可能有人會說你MyISAM無法抗太多寫操作,但是我可以通過架構來彌補,說個我現有用的數據庫平台容量:主從數據總量在幾百T以上,每天十多億 pv的動態頁面,還有幾個大項
目是通過數據接口方式調用未算進pv總數,(其中包括一個大項目因為初期memcached沒部署,導致單台數據庫每天處理 9千萬的查詢)。而我的整體數據庫服務器平均負載都在0.5-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