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找了篇MySQL的技術文章,感覺不錯,把它翻譯過來共享下。 原文作者:Mike Peters 我整理了7條修復MySQL數據庫的方法,當簡單的重啟對數據庫不起作用,或者有表崩潰時。 簡單的MySQL重啟: /usr/local/mysql/bin/mysqladmin -uUSERNAME -pPASSWORD shutdown /usr/local/mysql/bin/mysqld_safe & 1、MyISAM表崩潰 MySQL數據庫允許不同的表使用不同的存儲引擎。它用來存儲與檢索數據。較流行的存儲引擎是MyISAM與InnoDB。 MyISAM表最終“將”崩潰。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幸運的是,在多數情況下,MyISAM表崩潰很容易修復。 修復單一表,連接你的數據庫執行: repair TABLENAME 修復所有的表,執行: /usr/local/mysql/bin/mysqlcheck --all-databases -uUSERNAME -pPASSWORD -r 多數情況,只有當你浏覽日志文件時,才知道MyISAM表崩潰了。 我強烈建議在你的/etc/my.cnf配置文件中添加此行。一旦表崩潰它將進行自動修復。 [mysqld] myisam-recover=backup,force 如果這個也不管用,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試試。 2、多實例MySQL 當你重啟MySQL後,進程馬上死掉,這很常見。 查看日志文件,它會告訴你,另一個MySQL實例可能正在運行。 停止所有MySQL實例: /usr/local/mysql/bin/mysqladmin -uUSERNAME -pPASSWORD shutdown killall mysql killall mysqld 現在重啟數據庫,將只有一個實例在運行。 3、改變InnoDB日志設置 一旦MySQL數據庫有在運行InnoDB引擎,你就一定不能修改/etc/my.cnf文件中如下幾行: datadir = /usr/local/mysql/data innodb_data_home_dir = /usr/local/mysql/data innodb_data_file_path = ibdata1:10M:autoextend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 /usr/local/mysql/data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2 innodb_log_file_size = 5242880 InnoDB日志文件大小一旦確定就不能修改。如果改變了,數據庫將不能啟動。 4、MySQL host表丟失 有見過幾次這樣的情況。可能是一些異想不到的MyISAM bug。 輕松將其修復如下: /usr/local/bin/mysql_install_db 5、不正常的MyISAM自動增長(auto_increment) 如果MyISAM表自增計數變得紊亂,你就不能再插入新的紀錄。 通常你可以告訴自增計數器它現在工作不正常,通過將最後一條紀錄的自增字段設為-1。 解決問題-找到最後一條自增記錄的有效值(執行如下命令) SELECT max(id) from tablename 然後更新此表的自增計數器,如下: ALTER TABLE tablename AUTO_INCREMENT = id+1 6、太多連接數 數據庫變得相當繁忙,因為連接數比它能處理的多。而且現在你都不能連接上你的數據庫。 首先,停止數據庫: /usr/local/mysql/bin/mysqladmin -uUSERNAME -pPASSWORD shutdown 如果上條命令不管用,可以試試 "killall mysql" 和 "killall mysqld" 當數據庫停止後,編輯/etc/my.cnf文件,增加連接數。不要癡狂的增加這個數字,否則你會把你的整台機器搞崩。 在一台專用數據庫機器上,我們通常用: max_connections = 200 wait_timeout = 100 試著重啟數據庫看看是否有幫助。 如果你被查詢弄的措手不及,需要連接數據庫進行表修改操作,那麼在/etc/my.cnf文件中設置一個不同的端口號,開啟數據庫,進行修改操作。然後將端口修改回來(master-port = 3306)再重啟。 7、InnoDB表崩潰 InnoDB表是我最鐘愛的。事物緩存,可靠,不像MyISAM,InnoDB支持對同一表的並發寫。 InnoDB的內部恢復機制也相當不錯。如果數據庫崩潰,InnoDB將嘗試進行修復,通過從最後一個時間戳開始運行日志文件。大多數情況都會成功,整個過程是透明的。 不過,如果InnoDB自行修復失敗,那麼“整個”數據庫將不能啟動。MySQL將會發出一個錯誤信息並退出,你的整個庫將處於離線狀態。你可以不斷嘗試重啟數據庫,但是如果修復進程失敗,數據庫將拒絕啟動。 這就是為什麼需要運行master/master當使用InnoDB時——當一個master宕掉時,還有一台冗余master做後備。 在繼續操作前,先浏覽下MySQL的日志文件,確定數據庫不是因為InnoDB表的崩潰而崩潰。 有一種方法是更新InnoDB的日志文件計數器以跳過引起崩潰的查詢,但是經驗告訴我們這不是個好方法。這種情況下,將造成數據的不一致性而且會經常使主從復制中斷。 一旦因InnoDB崩潰造成數據庫無法啟動,你就應該按如下五個步驟處理問題: 第一:添加此行到/etc/my.cnf文件中: [mysqld] innodb_force_recovery = 4 第二:重啟MySQL。你的數據庫現在將啟動,但是在innodb_force_recovery參數作用下,所有的插入與更新操作將被忽略。 第三:導出所有的表(Dump all tables) 第四:關閉數據庫,刪除所有的數據文件。運行mysql_install_db 創建默認MySQL表。 第五:從/etc/my.cnf文件中去掉innodb_force_recovery參數,重啟數據庫。(庫現在應該能正常啟動) 第六:從備份文件中恢復所有數據。 續: 最近遇到了個讓人棘手的任務——修復一個失敗的InnoDB數據庫。這個數據庫因崩潰而無法啟動。 第一步將InnoDB在force-recovery模式下開啟,此時InnoDB雖開啟了但是將忽略所有更新(UPDATEs)與插入(INSERTs)操作。 在/etc/my.cnf文件中添加此行: innodb_force_recovery = 2 現在重啟數據庫: /usr/local/bin/mysqld_safe & (注意:如果MySQL沒有啟動,繼續增加 innodb_force_recovery 的數值直到將參數值設為8( innodb_force_recovery =) 將所有數據保存到臨時文件alldb.sql(下個命令需要花一定時間): mysqldump --force --compress --triggers --routines --create-options -uUSERNAME -pPASSWORD --all-databases > /usr/alldb.sql 再次關閉數據庫: mysqladmin -uUSERNAME -pPASSWORD shutdown 刪除數據庫目錄。(注意:我的數據目錄在/usr/local/var下。你的設置有可能不同,確保刪除的是正確的文件夾。) rm -fdr /usr/local/var 重建數據庫文件夾,安裝MySQL基礎表 mkdir /usr/local/var chown -R mysql:mysql /usr/local/var /usr/local/bin/mysql_install_db chown -R mysql:mysql /usr/local/var 從/etc/my.cnf文件中刪除innodb_force_recovery ,重啟數據庫: /usr/local/bin/mysqld_safe & 導入所有備份文件(下一命令需要花一段時間): mysql -uroot --compress < /usr/alldb.sql 最後,刷新MySQL的權限(因為我們也更新了MySQL的表) /usr/local/bin/mysqladmin -uroot flush-privileges 注意:為了得到最好的結果,添加port=8819(或任何其他隨機端口)到/etc/my.cnf文件中在重啟MySQL之前,然後將--port=8819添加到mysqldump命令中。這種方法避免了MySQL數據庫過於系繁忙當修復進程正在進行時。 作者 mush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