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數據庫能夠實現自我調整,減輕數據庫管理員的工作量,是甲骨文公司一直追求的目標。畢竟其數據庫的復雜程度遠遠超出同類數據庫;而且,其數據庫的維護成本也比其他數據庫要高出不少。所以,甲骨文公司追求Oracle數據庫的自我調整與優化,降低Oracle數據庫的維護成本,也是可以理解的。
自我調整SGA與自我調整檢查點,雖然是Oracle數據庫10G版本中的新增功能,但是,在11G的版本中,才真正發揮到極致,被數據庫管理員充分肯定並積極采納。下面筆者結合實際的工作經驗,帶領大家一起看看,這兩個新特性,是如何幫助企業降低維護成本,提高數據庫的管理效率的。
一、 自我調整檢查點
在以前的文章中,筆者談到過,Oracle數據庫中有存儲緩沖區,其包括三部分內容,一種叫做髒緩沖存儲區。這個緩沖存儲區中存儲的是已經被修改的數據。一般情況下,這個數據不會馬上被寫入到數據文件中去。除非空閒緩沖快用完了,這個數據才會被寫入數據文件。但是,如此的話,也會遇到一個問題,若空閒緩沖區剛用完的時候,其他用戶也在頻繁的對數據庫進行讀寫操作,在這個繁忙的時刻,再往數據庫文件中寫入更改後的數據,那麼,很明顯,會極大的影響數據庫的性能。
所以,作為數據庫管理員,我們的設想是能否在I/Q操作比較空的時候,就把髒緩沖中的數據寫入到數據庫中去呢?這若是靠數據庫管理員手工管理肯定不現實,我們數據庫有這個自動判斷的功能。甲骨文好像聽到了我們眾多數據庫管理員的呼聲,在10G版本的數據庫中新增了這個功能,並在11G版本中進行了完善,這就是自我調整檢查點的自我調整功能。
檢查點是將內存中修改的數據與數據庫中的數據文件同步的手段。Oracle數據庫定期將檢查點之間修改的數據寫入數據文件,這種做法的要求之一是需要服務器有足夠的可用內存,以提高為即將進行的操作尋找空閒內存的執行性能。
所以,這個檢查點的設置,跟很多參數有關,如服務器的內存等等。雖然在以前的版本中,數據庫管理員可以通過設置相關的初始化參數,來指定預期的崩潰恢復時間。但是,實際上,由於這個設置復雜,影響因素眾多,所以,很少有數據庫管理員會去調整這個參數,而都是采用其默認的設置。
筆者在使用Oracle 11G數據庫中,印象最深的是數據庫可以自我調整檢查點。雖然在10G中也已經提出了這個功能,但是用的總是不怎麼順心。在11G中作了一定的改善,從而使得這個新功能得到了大家的認同。使用數據庫的自動檢查點調整,數據庫就會自動判斷數據庫的繁忙程度,具體的說是判斷I/Q 操作的繁忙程度,數據庫會自動在其比較空閒的時候,把髒緩沖期中的內容寫入到數據文件中,從而降低對數據庫吞吐量所產生的影響,提高數據庫的操作性能。
其實,這個檢查點的自我調整功能就好像是一個交通警察,當道路繁忙的時候,下班高峰期時,一些打掃衛生的清潔車就不能進入車道;只有到道路比較空閒的時候,清潔車才能進入車道打掃衛生。從而把清潔車對於車道的正常運行的影響降低到最低。
當然,這個改善可能用戶一下子還察覺不出來。但是,我們通過數據庫日志進行前後的對比,就會發現,兩者的差異是很大的。利用了數據庫檢查點自我調整功能後,數據庫的查詢性能,特別是查詢大量數據的性能,得到了比較顯著的改善。
不過,話說回來,數據庫的自我調整功能雖然是一個不錯的“交通警察”,但是當車真的很多的時候,最好的“交通警察”,也是無能為力。此時,就需要對硬件上的改善,如增加服務器的內存等等。畢竟像數據檢查點等自我調整功能只能夠改善硬件的利用能力,而不能從本質上提升硬件的容量。
二、 自我調整系統全局區
SGA是一個英文簡稱,中文的意思是系統全局區。它是一個存儲區域,被所有用戶所共享。系統全局區內就像是一個個格子,每個格子就是一個存儲組件,用來存放為滿足每類內存分配需求而使用的內存池。例如用戶最近查詢過的數據塊就會被保存在其中的一個格子裡;數據庫的結構等變化需求等也會被存儲在這些格子中。
現在就遇到一個問題,格子大小的問題。若格子太大,整個格子只裝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內容,那麼明顯是一種浪費,這些空間本來是可以被用作其他用途的;若格子太小,信息存放不下去了,就又會發生內存分配錯誤。
如果數據庫管理員自己來調整這些格子的大小,那麼難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因為這些空間的需求量是不確定的,隨著業務的不同,其需要的容量也隨之改變。所以,數據庫管理員希望數據庫能夠對系統全局區進行動態分配,能夠讓數據庫根據實際的需要量,劃分這些格子的存儲空間。當然有個前提,就是其不超出總的容量大小。
在Oracle 10G與11G的數據庫系統中,增加並完善了這方面的功能,實現了對於系統全局區的動態分配功能。也就是說,我們數據庫管理員,只需要制定一個系統全局區的總大小,然後,裡面的格子怎麼分,就不需要我們關心了。Oracle數據庫會自己根據裡面居住的客人數量的多少,進行分配。Oracle數據庫會擔負起在整個系統全局區內部進行優化內存分配對一個重任。數據庫有了這個改進之後,這些房間的大小就不是固定的,而是會隨著業務量的不同而實現動態的梗概。如此的話,一方面,房間的空間不會被浪費,不會一個房間很擠而其他房間很空;另一方面,也不會因為存儲信息的時候因為空間不夠而發生內存存儲錯誤。
通過這個自我調整系統全局區的功能,Oracle數據庫會智能地對數據庫服務器的內存進行合理的分配,提高內存的使用效率,提高數據庫的性能。
不過,這兩項功能,都提供了自定義的功能,如可以自己定義系統全局區的總大小以及檢查點的恢復時間等等。雖然定義起來比較簡單,但是,有個問題就是定義多大才使合理的呢?這個很難確定。因為這根據企業應用不同而有所區別,沒有什麼可以參考的標准。一般情況下,數據庫管理員可能需要觀測數據庫性能達一年以上,才能夠取得一個合理的值。所以,筆者的建議是,剛開始的時候,就采取默認的設置。讓數據庫自己根據服務器的硬件配置,去取得合理的參數。在以後若有必要的時候,再根據相關的信息,去設置一個合理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