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家都知道當我們重做相關日志文件管理Oracle數據庫中會有歸檔和非歸檔兩種不同模式。在對日志進行切換時,如果你不對原來的日志文件歸檔的話,而是直接覆蓋的話,就叫做非歸檔模式。相反,在寫入下一個日志文件的時候,會先對目標日志文件進行歸檔,這就叫做歸檔模式。
歸檔進程ARCH就是負責在重做日志文件切換後將已經寫滿的重做日志文件復制到歸檔日志文件中,以防止循環寫入重做日志文件時將其覆蓋。所以說,只有數據庫運行在歸檔模式時,這個ARCH進程才會被啟動。在任何一中操作模式下,重做日志文件都會被循環使用。
所以當LGWR進程在進行日志切換,需要用到下一個日志文件時,則數據庫會被暫時的掛起,進行目標日志文件的歸檔工作。直到這個目標重做日志文件歸檔完畢後,數據庫才會恢復正常。所以說,歸檔日志的操作,有時候也會影響數據庫的性能,特別是當需要進行頻繁的大批量數據更改的時候。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提高歸檔作業的效率呢?筆者如下一些建議可供數據庫管理員參考。
一是可以增加歸檔進程的個數。在默認情況下,一個例程只會啟動一個歸檔進程ARCH。當ARCH進程正在歸檔一個重做日志文件時,任何其他的進程都不能夠訪問這個重做日志文件。如果在Oracle數據庫中,可以根據需要啟動多個歸檔進程ARCH。
在Oracle數據庫中,啟動多個歸檔進程時分為手工與自動兩個方式。為了提高重做日志文件歸檔的速度,當用戶進程發生比較長時間的等待時, LGWR進程會根據時機情況來自動啟動多個歸檔進程。在Oracle數據庫中其最多可以啟動十個歸檔進程。另外如果數據庫管理員在部署數據庫的時候,估計日志歸檔作業會影響到數據庫的性能,就可以手工來啟動多個歸檔進程。
這是通過初始化參數LOG_ARCHIVE_MAX_PROCESSES確定的。可以將這個參數設置為大於1 的數值(注意不能夠超過9個歸檔進程)。如此的話,數據庫在創建例程的時候就會啟動多個歸檔進程。不過筆者還是傾向於讓數據庫系統來自動管理這個進程。
數據庫管理員最好不要干涉。另外需要注意,這個ARCH歸檔進程個數與DBWR進程個數的區別。默認情況下,DBWR進程也只有一個。為了提高數據庫的性能,可以根據情況增加這個DBWR進程的個數。不過其增加時受到CPU數量的限制,即一個DBWR進程需要使用一個獨立的CPU。
如果想啟動三個DBWR進程的話,就必須采用3個CPU處理器。而對於ARCH歸檔進程來說,則沒有這個限制。即使只有一個CPU處理器,其也可以啟動三個甚至更多的ARCH進程。
二是增加重做日志文件來延長歸檔日志進程啟動的時間間隔。通常情況下,只有當前一個重做日志文件寫滿、需要進行日志切換的時候,才會觸發這個ARCH歸檔日志進程。所以如果重做文件比較大,其日志切換的時間間隔就會延長。則ARCH歸檔日志進程的啟動時間間隔業會比較長。
所以說,通過調整重做日志文件的大小,可以延長歸檔進程啟動的時間間隔。從而降低因為歸檔進程啟動而對數據庫性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三是在數據庫初始化的過程中,可能需要導入大量的數據。此時會對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大量的插入、刪除、更新等操作,從而導致重做日志文件切換頻繁。這就會導致數據庫需要頻繁啟動ARCH歸檔進程。數據庫大量的更新操作、重做日志文件(LGWR進程)、歸檔重做日志文件(ARCH)進程之間就形成了一條無形的鏈條。
由於“蝴蝶效應”,從而降低了數據庫的性能。為此在必要的時候,需要砍斷這跟鏈條,以提高數據庫的性能。如可以在數據大量導入、更新、刪除的時候,不往日志文件中插入記錄,或者臨時增加重做日志文件的空間。如此的話,在進行這些操作時就可以避免進行重做日志切換或者延長重做日志切換的時間間隔。
從而ARCH歸檔日志進程也可以避免或者延長其時間間隔,從而提高數據庫的性能。當數據庫初始化完成之後,再將其恢復過來。這些臨時性的調整雖然比較麻煩,但是卻可以提高數據庫的性能。為此筆者認為這是值得的。
可見以上兩個進程在Oracle數據庫中其作用雖然有限,但是卻跟數據庫的性能息息相關。在日常操作中,靈活使用這個兩個進程的特性,就可以提高某些操作的速度。這比通過優化SQL語句等方法來提高數據庫性能要簡單的多。為此筆者建議各位數據庫管理員,這兩個進程雖然小,但是其作用不可忽視。數據庫管理員要對這兩個進程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