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象征著收獲,卻也喻示著衰敗與蕭條,不久之後便是寒冷的冬天了。
似乎是與眼下的季節很合拍,近期,涉足中國市場多年的國際軟件巨鳄們也正如當下秋天早晚的天氣,紛紛感到了一絲絲涼意。
先是SAP被爆出“畫皮門”並被炒得紛紛揚揚, 而正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國內某重要IT門戶網站一篇《520萬Oracle ERP項目失敗之謎》的文章,又揭開了國際軟件大鳄Oracle的渠道亂象。
文章以詳實的項目資料、數據等詳細地揭示了國內“某農村商業銀行”高達520萬,“整個基礎軟件的費用為140萬”,其余則為高達380萬的實施培訓費用,在多位ERP實施顧問和專家看來“利潤至少在100萬以上”的財務管理系ERP項目最終走向失敗的原因。
顯然,“潛規則”、“關系項目”、“關系市場”的項目簽單方式,無疑是導致項目失敗的直接原因。“根本不具備實施Oracle ERP金融行業項目的能力”的上廣電能夠在項目中整體中標,而沒有任何技術背景和實施經驗,“實際上只是一家賣工礦設備的公司”的重慶一輪科技有限公司,能夠在甲方指定下從中簽下“價值高達145萬的Oracle技術服務合同”,都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關系”的威力,甚至看到了腐敗的影子。
然而,潛規則、腐敗固然是導致項目失敗的直接原因,但Oracle在中國的市場策略和混亂的渠道體系,卻是項目失敗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在中國的Oracle 們,“作為企業軟件產品提供商,盡管自己也提供技術實施和服務,但它們一定會將集成商和應用開發商綁定到自己的戰車上,作為銷售渠道或者合作伙伴,形成一個龐大的利益鏈條。”並且“本土化的合作伙伴更熟知中國的國情,其能量不可低估,跨國公司深知這一點。每次遇到這樣存在灰色交易的項目,跨國公司都能將自己先擇得干干淨淨,在一旁冷眼看著事情的發生”。
另一方面,“要成為Oracle公司的渠道或者合作伙伴幾乎沒有任何門檻,只要是使用了Oracle公司的產品的企業,達到一定的用戶數,都可以作為渠道或者商業合作伙伴(BP)的身份在市場上接活搶單。”
“對Oracle這樣的企業,這樣帶來的好處是,將ERP項目的實施風險轉嫁給了第三方的實施公司”。這就是Oracle這樣的國際大公司在中國的市場行徑,無疑也是“某農村商業銀行”天價ERP項目失敗的根本原因。
不過,據筆者對Oracle的了解來看,似乎原因還不只是這些。筆者就聽不少熟悉Oracle的業內人士說過,Oracle的產品、技術都存在很多問題——Oracle的管理軟件由多條產品線組合而成,產品體系復雜,特別是面向業務深層次應用的產品多采用收購的方式,各種產品技術、標准都不統一,操作起來很是困難。這也使得Oracle的各種產品很難融合在一起,給產品實施與應用都帶來了諸多困難。“這才是Oracle的產品實施成功率不高的關鍵因素。”一位從事過多年Oracle產品與項目實施的工程師這樣表示。
而這也可以從文中“老高”的說法中得到印證:“你可以看看,目前能夠上稍微上點規模,超過5年的Oracle ERP實施公司還有幾家?寥寥無幾了。算算,這麼多年來,做死做垮了多少家實施公司。”——而由此也可以推想到有多少項目最後失敗了。
更有業內人士不無誇張地說“Oracle進入中國多年以來,幾乎就沒有幾個成功的項目,絕大部分項目都沒有拿到用戶的項目成功驗收報告。”而之前之所以沒有報出,或許正如文中引述的ITPUB社區一位資深的ERP實施顧問所說:“國有企業的ERP項目的實施,都是作為領導政績來宣傳的,這裡面存在巨大的責任風險,所以沒有人會承認失敗。”
果如此,那麼,此次IT168報出的Oracle天價ERP項目失敗的案例也就絕非是偶然。
看來,這些在中國市場開拓的國際管理軟件大鳄們今後的日子肯定不太好過了,此次是Oracle天價ERP項目失敗之迷,之前是SAP美麗的“畫皮”,下一個又是誰呢?
或許正如這當下的季節,“蕭瑟秋風今又起,換了人間。”
秋天來了,冬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