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是目前 NoSQL 領域的當紅炸子雞,它象一把瑞士軍刀,小巧、鋒利、實用,特別適合解決一些使用傳統關系數據庫難以解決的問題。打算寫一系列 Redis 使用模式的文章,深入總結介紹 Redis 常見的使用模式,以供大家參考。
常見匯總計數器
匯總計數是系統常見功能,比如網站通常需要統計注冊用戶數,網站總浏覽次數等等。 使用 Redis 提供的基本數據類型就能實現匯總計數器,通過 incr 命令實現增加操作。
比如注冊用戶數,基本操作命令如下: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 獲取注冊用戶數
get total_users
# 注冊用戶數增加一位
incr total_users
按時間匯總的計數器
通常計數還要按時間統計,比如注冊用戶數需要按日統計,處理方法比較簡單,把日期帶入計數器 key 就可以。
還是注冊用戶計數的例子,基本操作命令如下: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 假定操作 2014-07-06 數據
# 獲取注冊用戶數
get total_users:2014-07-06
# 2014-07-06 注冊用戶數增加一位
incr total_users:2014-07-06
# 設置 48 小時過期時間 172800 = 48 * 60 * 60
expire total_users:2014-07-06 172800
為計數器設置一個 48 小時的過期時間是為了節省計數器占用空間,畢竟 redis 是內存數據庫,可以在過期前執行一個任務把計數器存入關系數據庫。
速度控制
速度控制也是 Redis 一種常見的計數用途,比如有一個 API 服務,希望控制每一個 IP 每秒請求數不超過 10 次,可以用 IP 和 時間秒作為 key 設置一個計數器,實現控制,偽代碼如下所示: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 每秒最大請求數
MAX_REQUESTS_PER_SECOND = 10
# 檢查 ip 請求限制
# @param ip
# @raise 超過限制,拋出 RuntimeError 異常
def check_request_limitation_for_ip(ip)
time_tick = Time.now.to_i
key = "#{ip}:#{time_tick}"
num = $redis.get(key).to_i
if num > MAX_REQUEST_PER_SECOND
raise 'too many requests'
else
$redis.incr(key)
$redis.expire(key, 10)
end
end
使用 Hash 數據類型維護大量計數器
有時候需要維護大量計數器,比如每一個論壇主題的查看數,比如每一個用戶訪問頁面次數,因為論壇主題和用戶基數可能很大,直接基於論壇主題或用戶 ID 生成計數器的話,占用 Redis 資源還是相當可觀的,這時可以用 Hash 數據類型壓縮所需資源。
比如,對應論壇主題查看計數,可以由模式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key: topic:<topic_id>:views
value: view count (integer)
轉換為模式: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key: topic:views
value: hash
hash key: <topic_id>
hash value: view count (integer)
總結:利用 Redis 實現計數器,可以簡單高效實現各種計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