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代碼清單:
(8) SELECT (9) DISTINCT (11) <TOP_specification> <select_list>
(1) FROM <left_table>
(3) <join_type> JOIN <right_table>
(2) ON <join_condition>
(4) WHERE <where_condition>
(5) GROUP BY <group_by_list>
(6) WITH {CUBE | ROLLUP}
(7) HAVING <having_condition>
(10) ORDER BY <order_by_list>
以上的一個SQL語句,就是按照上面的序號的順序來執行,每個步驟會產生一個虛擬表,該虛擬表被用作下一個步驟的輸入。這些虛擬表對調用者(客戶端應用程序或者外部查詢)不可用。只有最後一步生成的表才會返回給調用者。
步驟一,FROM:對FROM子句中的兩個表執行笛卡爾積(交叉連接),生成虛擬表VT1。
步驟二, ON:對VT1應用ON篩選器。只有那些使<join_condition>為真的行才被插入VT2。
步驟三,OUTER(JOIN):如果指定的OUTER JOIN (相對於CROSS JOIN或 INNER JOIN),保留表(preservedt able)中未找到匹配的行將作為外部行添加到VT2,生成VT3。如果FROM子句中包含兩個以上的表,則對上一個聯接生成的結果表與下一個表重復執行步驟一到步驟三,直到所有的表為止。
步驟四,WHERE:對VT3應用WHERE篩選器。只有使<where_condition>為TRUE的行才會被插入VT4。
步驟五,GROUP BY :按GROUP BY子句中的列表對VT4中的行分組,生成VT5。
步驟六,CUBE|ROLLUP:把超組(Supergroups)插入VT5,生成VT6。
步驟七,對VT6應用HAVING 篩選器。只有使<having_condition>為TRUE的租才會被插入VT7。
步驟八,SELECT:處理SECLECT列表,產生VT8。
步驟九,DISTINCT:講重復的行從VT8中移除,產生VT9。
步驟十,ORDER BY :將VT9中的行按ORDER BY子句中列列表排序,生成一個游標(VC10)。
步驟十一,從VC10的開始處選擇指定數量或比例的行,生成表VT11,並返回給調用者。
以上步驟的注意點:
1. 如果步驟三中聯接兩個以上的表,將會對VT3和FROM子句中第三張表重復執行步驟一到步驟三。
2. 在步驟四中,因為數據還未被分組,這裡還不能使用聚合篩選器。例如:不能使用
Where orderdate=Max(orderdate)。也不能引用SELECT 列表中別名,因為SELECT列表這時還未被處理。
3. 步驟三與步驟四中關於ON與Where篩選器的區別,只有在使用外部聯接時,才會出現ON與Where這種邏輯差別。當使用內部聯接時,在哪裡制定邏輯表達式都無所謂,因為步驟三將被跳過。這些篩選器相繼被應用,中間沒有任何步驟。
二者之間的主要區別是,ON是在添加外部行(步驟三)之前被應用,而Where是在步驟三之後被應用。ON篩選器對保留中部分行的移除並不是最終的,因為步驟三回把這些行再添加進來,而Where篩選器對行的移除是最終的。
4. 步驟七中,Having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應用到已分組數據的篩選器。
5. 步驟八中,在Select列表中創建的別名不能在前面的步驟使用。實際上表達式別名甚至不能用於Select列表中其他表達式。你只能在Select列表後面的步驟中(如:Order By步驟)使用列的別名。
6. 步驟十中,這一步不同於其他步驟的是,該步驟返回的是一個游標。SQL是基於集合理論的。集合不會預先對它的行排序,它只是成員的邏輯集合,成員的順序無關緊要。對表進行的查詢可以返回一個對象,包含按特定物理順序組織的行。ANSI把這種對象稱為游標。 盡管SQL並不為表的行程序特定的順序,但它卻按特定的順序維護列的位置。指定Select * 可以確保按照特定順序返回。